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談中國水電百年--時政--人民網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談中國水電百年--時政--人民網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談中國水電百年

記者王優玲、趙大春

2010年08月25日18:46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打印留言論壇網摘手機點評糾錯E-mail推薦:
新起點·新目標·新水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談中國水電百年


1910年,我國興建了第一座水電站,到2010年,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百年間,我國水電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走過了滄桑歲月。

在工業化和現代化日益加速的今天,我國在能源經濟領域面臨著艱巨的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任務。在新的起點上,我國水電將有什麼樣的發展原則和方向?水電應當如何迎接新挑戰?如何發揮新作用?就此,記者採訪了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

“水電百年發展與國運密切相關”

記者:從我國興建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到現在,水電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您如何評價中國水電的這個一百年?

張國寶:水電百年發展與國運密切相關。1910年,我國還沒有自己的水電站,隨著西方的科學技術傳入中國,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思考建造中國自己的水電站。靠募集民間資本,我國第一座水電站華電石龍壩水電站在雲南昆明誕生。兩年以后,第二座水電站騰沖滴水河水電站也建成。這兩個水電站都採用西門子伏伊特設備,裝機容量很小。

今年我國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水電發展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從引進設備到自主制造、從制造簡單設備到制造復雜的世界頂尖設備、從自己制造到走出國門,水電發展的每一次進步都同中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現在世界各地的大批水電站施工基地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許多電站採用中國出口的設備,這值得驕傲。

記者:我國水電突破2億千瓦,今年投產的水電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這兩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張國寶:隨著雲南小灣電站的投產,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到今年底水電裝機規模還要高於這個數字。從新中國剛成立時的36萬千瓦發展到2億千瓦,這個數字足以說明我國水電建設發展的迅猛。

今年之所以有這麼大規模的裝機容量投產,還得益於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大部分水能資源分布在西部,在建的一些大型水電站和已投產的水電站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青海等一些地區,我國要把西部豐富的水能資源送往華東、華中等經濟發達、用電需求量大的地區,“西電東送”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西部大開發十年前播下的種子開花結果,見到了實效。

15%的比重,水電唱主角

記者:按照我國水力資源的普查結果,未來水電開發的原則和方向是什麼?

張國寶: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將提高到15%。這個15%的非化石能源中,目前人類能運用、技術水平已知的主要是水電、核電、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水電要在其中唱主角。

許多人認為核電在非化石能源中可以佔很大比例,但一算賬就很清楚,2000萬千瓦的核電隻佔我國一次能源的1%,所以,即使將來核電能達到7000至8000萬千瓦,佔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也隻有4%,還有11%的比重需要由其他非化石能源完成。

近年來風電和太陽能發展很快,但發電小時數有限。風力發電一年達3000小時就很不錯了,同樣的裝機容量其發電小時數隻有核電的1?4。太陽能的裝機容量就更小,發電量也有限,隻能用於一些特殊用途,比如為路燈供電或安裝在電網到不了的地區等。

到2020年,核電在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將佔到4%,風電、太陽能和其他非化石能源可佔到2%,至少有9%的比重要靠水電來完成,因為水電是我國目前可開發程度最高、技術相對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當前減排形勢和我國做出的庄嚴承諾加大了開發水電的緊迫性,因此在能源中長期規劃中應該突出水電的戰略地位。

記者:有分析說,現在做水電“十二五”規劃意義不大,關鍵是做好“十三五”的規劃,加快項目的審批。您覺得實現2020年我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目標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張國寶:有挑戰性,但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務。目前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為2億千瓦,在建規模約為7000萬千瓦(含抽水蓄能),還有約1億千瓦需要建設。2015年前投產的水電站現在已經開工,2015年前開工的水電站在2020年前可以建成。如果未來三年水電建設連續開工,2020年完成3.8億千瓦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因此,水電“十二五”規劃要做,期間哪些電站要開工、如何保証在2020年前建成等問題,都需要詳細規劃設計,但是必要的審批手續不能省略。

記者:過去幾年,水電項目的審批處於一個比較低迷的時期,您認為接下來水電是否將迎來一個水電審批提速時期?

張國寶:水電項目審批的快慢受諸多因素制約。必須重視並採取措施減少建設水電站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此外,必須更加注重移民權益,落實國務院有關規定和后期扶持政策。在審批程序上,必須執行嚴格的環境評價,嚴格遵循國土部門丈量淹沒土地的規定,嚴格遵守水利部門的取水程序,認真協商送電方式和電壓等級等,隻有確保程序完整后才能動工。目前,有些單位和同志對以上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夠,沒有嚴格執行程序,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沒有達到環保要求就擅自截流的事,從而被審計部門和監察部門查處。因此,近三年為了糾正這些問題而放慢了水電建設審批的進度。未來我們還會更加嚴格地開展環評工作,保護移民權益、土地資源,嚴格輸電規劃等,在更加嚴格和規范的條件下加快水電發展。

更加注重移民和環保

記者:已經有這麼好的目標,對水電建設提出的要求是什麼?

張國寶:水電建設這幾年蓬勃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了一定作用,為國家的財政收入增加、滿足人民群眾用電需要發揮了一定作用。水電建設當中這幾年也碰到如何處理好移民利益的問題,以及更加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一些對環保很重視的人士擔心建水電站截斷了水流,會不會對下游的生態包括動植物的生存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記者:移民補償和環境保護都需要資金支持。現在水電項目的收入能否覆蓋移民補償和環境保護的費用?

張國寶:水電站建設有兩個特點:首先是建設周期長,建一座火電站2至3年就足夠了,而水電站少則5年,多則6至8年﹔其次就是投資大,火電站單位千瓦投資4000元,水電站則達到8000元甚至更高。但水電站盡管初期投入大,折舊之后純收益很高。而過去受計劃經濟影響,定電價採取還本付息加適度利潤的辦法,因此水電電價比火電定價要低得多。

很多人提倡通過水火同網同價來扭轉此局面,但水火同價同樣面臨矛盾。水火同價使電網公司採購水電時成本提高,銷售電價也會相應被拉高,若此時政府因考慮到通貨膨脹、居民承受能力和社會穩定等因素放緩銷售電價上調,那麼水火同價的缺口由誰買單?這和煤電聯動的道理是一樣的。

從水電的環境和移民成本考慮,水火應該實現同價,但這個問題目前還在探討中。我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將水火同價后水電增加的收入用以解決農村保險等問題。

記者:您認為目前大眾對水電中所涉及的環保和移民問題的看法是否客觀?是否有誤會?是否有偏見或放大負面效應的地方?

張國寶:總體上講,大眾包括媒體對水電開發的輿論監督有利於我們做好環保和移民工作。大眾對於環保和移民權益的重視,敦促我們在水電開發中不斷優化和改進方案。但有一些報道,確實有放大問題的嫌疑。比如前幾年有人說水電排放的溫室氣體比火電還要多,相關專家的解答是,建站淹沒樹木散發的甲烷氣體和常年燃燒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相比,數量很有限。還有人質疑建水電站造成了今年的西南大旱,但科學分析証明,降雨少才是大旱主因。汶川地震后,許多人認為紫坪鋪水電站非常危險,震后我在現場工作了18天,看到在大地被扭成麻花狀的地震強度下,岷江流域大大小小一連串十幾個水電站沒有一個大壩潰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