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變化為輕的原子核,叫核裂變,如果是由輕的原子核變化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變,核聚變放出的能量比核裂變的更大。每克氘聚變時所釋放的能量為5.8×10
8kJ,七倍于每克鈾235裂變時所釋放的能量8.2×10
7kJ。
【詳細】在太陽的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氣壓達到3000多億個大氣壓。核聚變反應每秒鐘要消耗掉約五百萬噸的物質,並轉換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來。
幾十億年來,太陽猶如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裝置,連續進行著氫聚變成氦過程,無休止地向外輻射著能量。太陽和其他恒星的動力,都來自聚變能。可以說,核聚變照亮著宇宙。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早就開始間接地利用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地球萬物所依賴的能量,絕大部分都可追溯到太陽。人類在地球上利用的煤、石油、水能、風能、太陽能以及享用的食物,歸根結底都是太陽的聚變能(只有核裂變能、潮汐能和地熱能除外)。
但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僅靠太陽遠遠傳遞過來的可用能源已經不夠用了。人類不能滿足於這種低水準的間接利用,渴望著能在地球上營造出人造太陽,直接掌握這種強大的核子能量。
【詳細】核裂變可以自發地進行(核電站),也可受激進行(原子彈),但即便是受激進行,也只需高能炸藥營造的壓力即可。
核聚變要在超高溫超高壓條件下進行,這就是核聚變難以實現的原因。用核聚變原理造出來的氫彈就是靠先爆發一顆核裂變原子彈而產生的高熱,來觸發核聚變反應,使氫彈得以爆炸釋放出極大的能量。
目前人們只能在氫彈爆炸的一瞬間實現非受控的人工核聚變。而要想巨大能量可被人類有效利用,必須能夠合理的控制核聚變的速度和規模,實現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
【詳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