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轉移的困境_財經頻道_新浪網-北美

中國碳轉移的困境_財經頻道_新浪網-北美
中國碳轉移的困境
2011年01月12日 16:38
轉寄給朋友
列印

  在低碳經濟的主戰場上,中國必須加快製造業結構的調整,很多“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的中國製造業企業正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據海關10日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72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7%。其中出口15779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億美元,增長38.7%。中國繼2009年後,再次捍衛了世界第一出口國的地位。中國2010年的GDP增速能夠保持10%以上,出口給力不少。

  無疑,改革開放以後, 出口型經濟極大的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龐大的出口型經濟的規模,形成了中國經濟對出口的嚴重依賴性。GDP、稅收、解決就業方面出口型經濟都是棟樑之一。目前,中國與進出口相關的就業人數超過1億人,外資企業直接就業人員達到4千萬人。

  但凡事有利有弊。中國在分享出口型經濟巨大紅利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種代價既包括環境污染,資源浪費,也包括了中國要承受越來越大的國際氣候談判中對中國碳排放的巨大壓力。

  在全球化分工中“低收入國家生産、高收入國家消費”的格局使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要為全球低端製造環節中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買單。發達國家憑藉技術、標準和軟件的壟斷,佔據價值鏈的制高點,而將高排放量的産業或是産業的低端製造環節轉移到中國,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碳轉移的最大陣地。有數據表明,中國每年僅這種産業轉移造成的碳轉移高達12億噸,占中國目前碳排放總量的近20%。

  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國,在2007年就以72億噸的碳排放量超過了美國的59億噸(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數據)。而在1990年到2006年期間,中國一個國家就增加了世界碳排放量的一半。而讓中國這樣讓碳排放量迅猛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出口型經濟。而出口型經濟中,絶大部分的碳排放來自於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碳轉移。隨着歐美國家産業的升級,它們將大量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耗能的産業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由於中國擁有大量的人口紅利,具備優勢明顯的製造成本,使得中國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世界工廠”。有關數據說明,中國每年僅這種迎接發達國家産業轉移造成的碳轉移高達12億多噸,占中國目前碳排放總量的近20%。假設把這12億噸的碳排放轉移回發達國家,即由發達國家自己生産襪子、皮鞋、冰箱、洗衣機。那麼這麼一來回,美國將再次成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第一大國,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

  中國成為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國,盡管中國有歷史累積排放量低,盡管人均近6噸的排放量比起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這些人均20噸的國家而言,還是有差距。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就是,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已經超過了世界人均不到5噸左右的水平,中國如果繼續重演一次美國等國的碳排放歷史幾百年,估計地球真的要毀滅了。國際上必然會在碳排放上給予中國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已經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與最近結束的坎昆會議上得到了體現,甚至國際上有聲音認為,中國成為了世界氣候談判的麻煩的製造者。對於一個目前快速崛起的中國,要想真正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面對自身巨大的碳排放量,必須採取實際的行動。為此,中國政府自己主動提出來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量降低40-45%就是這樣一個目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