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投資銀行倒下 美國金融帝國時代終結

5大投資銀行倒下 美國金融帝國時代終結

5大投資銀行倒下

美國金融帝國時代終結

華爾街位於紐約曼哈頓的一條僅500米長的小街上,那裡是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發源地,在5大投資銀行主導的75年間,華爾街創造了美國金融帝國的神話,甚至是世界金融中心的代名詞。然而,在金融海嘯下,5大投資銀行、多間金融機構相繼倒下,這個神話終於破滅了。正如路透社評論說:「這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1年前,高盛市值913億美元,高踞全球最大市值投資銀行寶座,去年賺取破紀錄116億美元盈利,是賺錢最多的美國投資銀行。

高盛 轉型零售銀行

但踏入2008年,在金融海嘯衝擊下,無法保持2007年度盈利增長的佳績,今年首3季全部錄得盈利倒退,尤其是第三季大幅倒退7成,僅賺8.45億美元,導致今年來股價連番下挫。在「股神」畢菲特9月23日宣布入股前,高盛市值僅餘約500億美元,1年跌幅高達45%。

9月21日,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在華盛頓召開理事會議,全體一致批准高盛集團的申請,從投資銀行轉變為銀行控股公司,正式告別華爾街第一大投資銀行的身分。高盛獲批轉型後,畢菲特和日本三井住友相繼宣布入股,先是畢菲特9月23日旗下巴郡以50億美元向高盛買入50億美元長期優先股,並可在未來5年內以行使價每股115美元另購50億美元普通股的認股證,翌日,日本三井住友也宣布,將以最多28.3億美元入股。目前,高盛有2家接收機構投資者存款的機構——高盛美國銀行和高盛歐洲銀行,總存款金額為200億美元,當公司將所有資產調配至高盛美國銀行後,資產總值將超過1,500億美元,搖身一變成為美國第四大銀行。

摩根士丹利 告別投資銀行

作為美國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也以轉型存款銀行和引入新股東來結束其73年投資銀行的歷史。日本最大銀行三菱日聯入股大摩最多20%股權,成為最大單一股東。轉型後,摩根士丹利以360億美元存款資產值,在一眾美國銀行中名列36位。大摩的夢魘從去年12月開始,受到投資撇帳94億美元的拖累,去年最後一季錄得35.6億美元(277.68港元)虧損,創下該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今年連續三季都錄得盈利倒退,其中第二季若非有一次性特殊收益,恐怕也會錄得虧損。截至9月底,大摩市值降至333億美元,與今年初500億美元比較,蒸發了33%,若與去年初800億美元市值比較,更是劇跌近6成。

摩根士丹利行政總裁約翰·馬克(John Mack)。

美林證券獲美國銀行收購,逃過破產一劫。

摩根士丹利陷入困境,歸咎於其25%的過高槓桿比率。槓桿比率是資產負債表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比率愈高,代表風險愈高。投資銀行本身沒有存款業務,主要依靠短期借貸來投資獲利;在市場繁榮時,投資銀行收益豐厚,投資者極少擔憂。不過,自次按危機爆發後,銀行收緊借貸,導致資金流動性不足,舉債度日的投資銀行,資金供應中斷,倒閉在所難免。雷曼宣布破產後,大摩行政總裁約翰·馬克(John Mack)曾透過內部備忘錄勉勵員工:「我們一定能夠挺過當前的困難時期,雷曼兄弟非常不幸的遭遇不會給摩根士丹利的業績帶來實質性影響。」又打破傳統提前1天公布第三季業績,企圖平息市場恐慌,力挽狂瀾,可惜最後仍然無補於事。

美林 賣盤美銀

9月15日,即雷曼申請破產同一天,第三大投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以約500億美元收購,結束長達94年的獨立投資銀行地位。被收購前,美林市值只有260億美元,較年前525億美元蒸發超過一半,若與去年初的807億美元比較,更超過三分二。美林逃過破產之劫,實在有點幸運,因為美銀最初的洽購對象是雷曼,由於美國政府拒絕為雷曼提供擔保,美銀才轉為收購美林。

美林今次賣盤,主要歸咎前任行政總裁斯坦‧奧尼爾。6年前,經歷911事件後的美林陷入經營危機,奧尼爾臨危受命,上任後即削減成本,並大力開發風險產品,為美林帶來豐厚收入。2007年7月,美林第二季度盈利增長30.2%,遠遠超過高盛。然而,次按市場迅速惡化,奧尼爾的高風險投資策略變成美林的致命傷。美林錄得的次按投資損失近190億美元,2007年10月,第三季度錄得22億美元虧損,是歷來最差。奧尼爾引咎辭職。其繼任人塞恩上任後,接連籌集巨額資金,清除問題資產,出售所持的大筆股權資產,企圖力挽狂瀾。然而,美林的敗局已經無可挽回,去年第四季虧損98億美元、今年第一季虧損20億美元、第二季虧損47億美元,連續四季虧損。過去15個月,美林資產負債表擁有數百億美元的高風險與流動性不良的資產,負債權益比率超過20倍,美林顯然回天乏力。

雷曼兄弟 破產拆售

9月15日,由於涉及次貸虧損嚴重及潛在收購者相繼退出談判,有158年歷史的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雷曼雖曾經歷多次倒閉危機,包括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倒閉危機、2001年911事件等,但仍不及今次受次按風暴拖累而嚴重受挫,總負債逾6,130 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宗破產案。雷曼破產後,各地資產遭分拆出售,日本野村以2.25億美元購入雷曼亞洲業務,又以10億美元代價奪得其歐洲和中東業務。英國巴克萊銀行則以20億美元收購雷曼美國業務。

在宣布破產前1個星期,美國財政部及聯儲局極力協調各方,企圖幫助雷曼避過破產一劫,英國巴克萊集團及美國銀行原本也有意收購,但政府不願提供擔保。財長保爾森擔心,出手拯救雷曼將帶來可怕先例,導致更多公司陸續要求美國政府相救。結果,經過3日緊急會議後,所有潛在買家都退出洽購,令雷曼賣盤不成,被逼走上絕路。

雷曼破產收場,掌權14年的行政總裁富爾德難辭其咎。他在次按風暴前幾年,購入數十億美元的住宅和商業地產相關證券、貸款與抵押貸款,曾經獲利甚豐。次按危機爆發之初,他拒絕大幅撇帳,又未有及早集資,更以為聯儲局定會注資相救。由於抵押貸款資產貶值,雷曼連續多季出現巨額虧損,今年第三季虧損更達到39億美元,創歷史紀錄。投資者對雷曼信心盡失,股價已蒸發94%,令富爾德向外集資的計劃失敗。

貝爾斯登 2.36億賤賣收場

今年3月16日,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流動資金不足以大量應付突如其來的撤資,結果,在紐約聯儲銀行擔保下,被逼以2.36億美元賤賣予摩根大通,成為第一家「死」於金融海嘯的美國大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2.36億美元售價,遠低於倒閉前的35億美元市值,以及高達3,950億美元資產的千分之一。

去年6月,貝爾斯登早已率先敲起警鐘,第二季業績受按揭市場疲軟影響,盈利倒退10%;8月1日,貝爾斯登旗下2隻投資次按證券化產品的基金倒閉,總共損失逾15億美元;4天後,聯席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沃倫斯佩克特辭職;去年9月20日,貝爾斯登第三季度盈利大跌68%,賬面資產縮水達420億美元。今年3月初,歐洲銀行開始停止和貝爾斯登進行交易,美國亦流傳貝爾斯登周轉不靈,引起市場恐慌,投資者、基金經理、貸款者和客戶開始撒資。到了3月14日,貝爾斯登正式向政府求助,美聯儲決定通過摩根大通向貝爾斯登提供應急資金,是自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美聯儲首次向非商業銀行提供應急資金,最終促成摩根大通收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