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Energy綠能產業促進發展會

GreenEnergy綠能產業促進發展會

日本福島核災後的省思 -以再生能源市場為例

中華民國綠能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劉文雄

近百年以來,人類由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建立起水力、煤炭、石油、天然氣及核能等各種適當配比的能源多元化方式來因應,但使用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等有碳能源所排放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引發人類有史以來最嚴重、最全面性的環保問題,其相關污染也由局部、跨國到全球,隨著越來越大的污染情況和範圍,直接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

據統計指出,1950年代的天災,僅造成四十億美元的損失,至1982年的氣候異常,造成全球二千人死亡及八十一億美金的損失,隨後愈演愈烈,到了1999年世界因全球暖化現象,造成四百億美金的損失,近來更將造成數百萬人無家可歸及每年至少三千億美金的損失。

過去幾年為解決氣候暖化問題,全球掀起減碳風潮,「核能復興」也順勢而起,許多國家宣佈增建核電廠,對已屆齡的核電廠則計畫繼續延役,目前全球有441座核電廠,其中位於東亞、南亞有112座,同時有近千座核電廠正在興建或規畫之中。台灣由於有97%的能源需仰賴進口,使用穩定及低成本的核電,顯對我國未來的產業發展和國際經濟成長,均是最為便捷的解決方案,所以也搭上這波「核能復興」的順風車,從2009能源會議,到日前經濟部未來10年的能源政策綱領,都提出未來將增加核能發電容量,包括讓核一、核二、核三廠在商轉40年後繼續延役20年,核四明年第一號機開始商轉。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廠因遭受高達9.0的強烈地震引發海嘯破壞,導致相關核災不斷持續擴大,讓世人醒悟,以現在的科技作為,似乎尚無法有效掌控高風險的核電安全機制,同時也為全人類警示:沒有真正安全的核能。

雖說日本宮城大地震所引發的福島核電災害,刻正引起全世界的矚目與驚恐,但是全球擁有核電廠的國家,只有德國第一時間宣布停止7座老舊核電廠運作,其餘猶仍繼續運轉。究其原因,無非核電產出成本較其他能源低廉,每度僅需新台幣0.66元,早就成為現行已開發國家占有相當比例的電力供輸主體,如貿然廢核有引發世界連鎖經濟危機之重大風險,可是由蘇聯車諾比、美國三浬島和日本福島等核災的實例可窺知,一旦發生核電輻射災害,其影響所及又為人類帶來無法彌補的世紀災難,不論是已開發或是開發中國家均無法置身事外。

惟現實世界中的「非核」與「廢核」,並非如近日部分政治團體所主張的一蹴可成,否則以核能發電佔台灣20%比例的情勢下,如果在短期內無法立即而有效的找出替代能源彌補,將遭致台灣發生嚴重電力不足,連帶影響工業與民生用電受到限制,導致所有的生產及消費活動趨緩,造成國民所得下降、失業率上升等經濟困頓現象,倘當政府採取後續相關政策提振經濟時,又會直接排擠其他政府支出而得不償失。

台灣的「低核計畫」,一定要有長遠與充足的配套措施,現有目標除應強化核能電廠的安全機制,不使日本福島核災事件重演外,積極尋找乾淨與方便重複使用的「再生能源」,就變成刻不容緩的事情。

我國自2009年6月12日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獎勵業者利用再生能源發電,舉凡太陽能、生質能源、風能、地熱能、海洋能與水力能發電均屬於再生能源。但是水力發電受限於地形與水文、氣象等天然條件,可資運用的水力發電場址已不多見,然而興建又會造成當地生態破壞。再者,洋流、潮汐、海水溫差以及地熱發電,由於受限於現有設備仍在研發階段且成本昂貴,加上缺乏政策支持,現階段無法立竿見影難有績效。還好在風能、生質能源與太陽能發電方面,不論是發電成本與相關技術研發,經由國人不斷努力,已達一定成熟和信賴度。

就太陽能發電而言,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國爭相發展之新興產業,其太陽能電池的有效轉換率已達13%~18%,是為替代核能、解決能源供應的最佳方案,但相關電力儲存與轉換間的系統整合,卻仍無完整規劃和基礎人才的培育配套,嚴重影響相關量能產出與品質之保障,著實令人扼腕。

「中華民國綠能產業發展促進會」有鑑於此,乃發起舉辦以「綠能產業論壇」方式,結合現階段產、官、學三方面的彥碩之士,針對再生能源的技術提昇、政策支持與相關從業人才培訓等面向,對政府提供建言,同時與「萬能科技大學」合作成立「綠色能源資訊科技推廣平台」,期從實務與理論相結合的教育方面開始著手,拋磚引玉,使能成就 台灣不但成為「低碳家園」,更能達成「永續地球」的理想福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