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新視野+謝劍平=觀點

財金新視野+謝劍平=觀點

馬丁沃夫/全球經濟失衡 逆轉有望 http://www.udn.com/2011/4/8/NEWS/WORLD/WOR2/6260177.shtml

筆者看法:

  近年來,在市場上經常聽到許多大陸企業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公司去買海外資產,特別是美元的資產;而政府的外匯存底也是以美金計算,同時作為儲備貨幣。

  在外匯存底這部分,筆者認為應該是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那一次讓許多亞洲國家受到教訓-如果沒有足夠的外匯存底,在貨幣上被市場投機者狙擊的可能性會非常高,若再加上總體經濟狀況失衡,像通膨、失業率攀高等,這些因素的加乘效果將可能使一國家面臨倒閉的危機;所以從那一次的經驗中,許多亞洲國家或新興市場國家皆努力推動出口外銷,同時把幣值壓低,並將出口所賺得的外匯儲備起來,希望能夠在未來可能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透過外匯存底的運用將國家支撐起來,像台灣即是一明顯的例子,其他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也相當多。而這些亞洲國家將外匯去買美元資產,主要是考量到美元是重要的國際貨幣,不僅通用的市場範圍廣大,且流動性和變現性也相對較高,因此就一個投資的角度來看,美元資產便成為一個報酬和風險較為平衡之標的。

  不過這種特殊的狀況-由出口賺取外匯為主的國家積極買美元資產,造成很多資金皆流向美國,只要是以美元計價、與美國市場相關的資產,這可能是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BOE)總裁金恩(Mervyn King)法國央行今年2月出版的「金融穩定評論(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中提到這種從窮國流到富國的「逆向金流」,富國指的應該是日本、美國、歐洲等成熟已開發國家,而亞洲國家或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國家將產品外銷到富國得到外匯利潤,之後再將這些錢拿去買富國的資產,像美國公債、美國房地產、美國的公司,稱之為「逆向」的金流,許多資金進駐的結果造成貨幣供給增加,實質利率被壓低,資產價格便會上漲,特別是那些報酬率和收益率較高的資產,像房地產市場、金融創新所創造投資標的(次貸證券、抵押證券MBS等),造就許多美國的債務膨脹,資金的回流加速資產泡沫的出現,因而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產生。

  在金融危機後,美國推行了兩次量化寬鬆政策,使得許多市場資金流向亞洲和新興市場。目前亞洲國家仰賴過去出口導向經濟而累積了外匯的增加,同時在投資管道不足和社會福措施有限的情況下,使得儲蓄率提高,但在政府鼓勵及美國經濟狀況仍有待復甦的影響下,購買美元資產已不是主要選擇,而是亞洲國家增加了自己國內的投資及促進消費為主,包括基礎建設的投資、民間消費、企業投資需求等;而美國本身在寬鬆貨幣政策後,雖然拯救了金融機構,但在金融機構的市場中介功能仍尚未恢復,在信用貸款上仍屬於有限運用狀態,不過在美元弱勢的狀態下,刺激了出口外銷的成長,相對複製了過去亞洲和新興國家市場成長的模式,正逐步累積經濟實力,等到美國升息的那時候,全球資金勢必會再回流美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