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惟危①,道心惟微②,惟精惟一,允執闕中③。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
---- 《尚書.大禹謨》
[注]
①
[釋]
人心險危,道心精微,唯有精研與專一,才能誠實地保持著中道。無信驗的話不要聽,沒有經過諮詢的謀劃不要用。可愛的不是君王嗎?可畏的不是民眾嗎?
【相關鏈接】
危則難安,微則難明,故戒以精一,信執其中。----《孔傳》
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荀子.解蔽》
【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闕中”,歷來被儒家,特別是宋儒認作“自堯舜以來所傳”的華夏道統,“聖人心法”。朱熹說:“堯舜時未有文字,其相接受口訣只如此。”“堯舜禹湯文武治天下,只是這個道理。聖門所說,也只是這個。”
這十六字“聖人心法”,相傳是舜讓王位給治洪水有功的大禹時所傳授的。年邁的舜語重心長地告誡大禹說,自帝堯以來六十年過去了,氣候反常,天下多事,人心不穩。現在百廢之舉,要靠你們的努力了。你要切記:治國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能安其心。然而天地萬物,惟有人心最難安穩。人心飄忽不定,易於徇私,難以立公。所以從天下為公來看,人心十分危險。道心捨己為人,舍人為天,所以難明而易暗。變人心為道心的方法,唯有精研與專一,誠實地保持著中道。大禹啊,你執政後,凡是沒有根據的無稽之談你不要聽,凡是沒有徵詢過大家意見的計謀你不要採用。人民最愛戴的,難道不是他們的君王嗎?君王最敬畏的,難道不是他的臣民嗎?天下假若沒有元首,萬邦的民眾又去擁戴誰呢?假如元首捨棄了廣大民眾,又會有誰能夠為他去戍守國邦呢?大禹啊,這些為君之道,你不可不銘記,不可不敬慎!
然而對“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闕中”這一“聖人心法”的認識與運用,大禹也經歷了一番曲折的過程。當時四海歸心,惟有三苗不服中國,大禹率軍去征伐。戰爭打了三十天多天仍無法結束,三苗依然還在頑強地抗拒著大禹的軍隊。
這時襄贊軍機的伯益對大禹說,帝禹啊,惟有仁德才能感動天地,天涯海角也好,窮鄉僻壤也罷,只要施人以德,這力量沒有達不到的。太陽當頂,就要開始西沉。月亮正圓,就要變為虧缺。人自滿了就會招來損害,君子謙遜了才能得到益處。當初大舜帝躬耕歷山,沒日沒夜往來於地頭田間。然而他的父親瞽瞍耳聾眼瞎,不明事理。繼母潑悍頑囂,處處刁難。身為人子,大舜帝忍辱負重,寧可讓自己背著不孝的罪名,寧可使自己招來邪惡的名聲,也不願讓父母的名譽受到任何損傷。他服事父親從不懈怠。歷經種種磨難後,瞽瞍的態度才有了轉變,對兒子慢慢和順起來。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帝禹啊,人的至誠之心既然能夠動天地泣鬼神,難道對三苗來說,就一點作用也不起嗎?
弦更轍,向天下廣布文德仁愛,比以往更加註重禮儀教化。將士們一次次手握盾牌,身著翳羽,昔日兇勇鬥狠,如今莊嚴靜穆,在宮廷的台階上,在賓主歡愜祥和的氛圍裡,紛紛列隊,翩翩起舞。又過了七十天,三苗自願前來,向廣播仁德的大禹表示了順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