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_中國能源網

中國新能源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_中國能源網

中國新能源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0-04-26 10:41:31 中國能源網 作者:韶麗  微博評論 瀏覽次數: 0
字號: T |T

中國能源網訊:由中國能源網和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能源投資論壇”4月20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等出席了論壇。 在論壇上,石定寰、劉應寬、肖鋼、汪寧渤、張利賓、韓曉平等多位業界專家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力促中國新能源產業得到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進口石油1.9億噸,進口煤炭1億多噸,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同時我國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污染物排放指標上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的能源形勢十分嚴峻,面對未來的減排形勢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 如何更好的發展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調整我國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問題。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目前,我國風電處於起步階段,離替代能源還相差很遠,因此我國的可再生能源還談不到“過剩”,中國可再生能源需求依然十分強勁。

石定寰認為,將來可再生能源將承擔重要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任務。 但是,目前無論是總量還是核心技術我們還相差很遠,必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中國風電市場問題亟待解決

美國貝克博茨律師事務所張利賓教授表示,目前我國已成為風能裝備製造業大國,2009年風電機組整機製造企業已經達到80家,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580兆瓦,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國風電機組整機產能將達到20000兆瓦。

儘管我國新能源發展十分迅速,前景十分廣闊,但面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 在會上,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指出,中國風電開創了其他所有國家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資源導向型”的中國發展模式。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是哪風好就在哪建風廠,什麼地方能建多大規模就建多大規模”。

“資源導向型”的發展模式使得中國風電發展的瓶頸走向三部曲:風機製造技術瓶頸—風電輸出瓶頸—市場瓶頸。 市場仍然是最大的發展瓶頸,如何解決市場消納問題是現在乃至以後相當一段長時間里中國風電,包括太陽能等一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要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汪寧渤表示,我國風能資源和市場的逆向分佈形式,以及以“資源為導向”的開發模式,決定了中國風電發展將要承受更多的考驗,面臨更多的難題。 但如果問題得以解決,風電將會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一種全新的選擇,極大的擴展全世界可再生能源資源的總量。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在國內部分地區,風電已經以主力電源的身份出現,但卻並不具備承擔主力電源責任的能力,如調峰、系統穩定、調壓等。 汪寧渤認為,風電產業出現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統一規劃職能的缺失,在風電發展過程中各種技術、規範不完備。 近兩年風電裝機規模連續翻番,使得2010年將實現原來2020年的規劃,但電網建設和風電發展的不匹配使得二者無法協調。

他建議,風電進一步發展應當注重統籌規劃,與煤電打捆混合外送,實現輸電替代運煤,以此來解決市場消納問題。 風電和煤炭的共同聯合外送替代鐵路運煤將成為未來中國風電進一步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光伏發電裝機至少在1.5億千瓦

寧夏電力太陽能公司董事長劉應寬表示,去年年底我國的電力需求是3.2萬億度,如果按照到電力彈性係數1:1計算,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將隨經濟總量翻一番,電力需求將達到7.2萬億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