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與老亨利﹒福特|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郭台銘與老亨利﹒福特|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郭台銘與老亨利﹒福特

  • 2011-06-30
  • 旺報
  • 【盧信昌】

 時序立夏,上市公司紛紛召開股東會,上周六就有134家股東會議,聽取公司高層對於產業發展的新思維和未來的策略。但若要論斷當今最紅火的企業話題與人物,則非郭台銘及其苦心經營的鴻海集團莫屬。

 在今年的股東會上,郭董事長開誠布公的將未來集團事業重心、組織再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及在資源稟賦上的優劣勢都作詳盡說明,展現其對事業經營宗旨、組織承諾,與對社會責任的清晰看法。

 堅持製造業掌握專技

 郭董事長的論述重點如下:首先,堅持走製造業的路,但同時要跟上新商機的成長帶動,包括發展綠色能源、雲端整合與三網匯流。其次,雖然鴻海集團自有品牌價值有限,但多年來在進行系統整合與良率提升的過程中,所擁有的專門技術(Know-how)與建立的網絡關係,才是持續提升獲利的關鍵。再者,智慧財產權的維護與人才管理有如兵家力爭的制高險要,歷經多年的司法纏訟後,希望法院在最後關頭,能作出有利於鴻海的判決。

 第四,鴻海在大陸西遷、北移,雖然增加短期管銷總費用,但卻在落點的選擇上爭取到接近勞力供應點,以地緣調整來改善員工的社經地位與福利期望,長期有利於降低大兵團管理的難度,也會間接提升鴻海集團的國際形象。第五,金磚五國擁有充沛的資源,相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比較不排富或反商,因此提前進駐可掌握未來的消費市場。

 一個世紀前,美國企業家老亨利.福特,也曾經歷類似的抉擇。當時,曾經創造美國夢的福特T型車市場,在經濟大恐慌與二次大戰時期走入經營絕境,但在老福特提出創新管理作為:以8小時3班制縮減工時、以日薪5美元高薪留才、不發股利加碼投資,及仿造芝加哥屠宰廠創建出滑輪帶動的組裝生產線等,不但顛覆當時的企業思維,為後世企業管理與社會責任立下良好典範,更為福特汽車再創銷售的高峰。

 創新管理立良好典範

 金融投資需要不斷創造有想像力的題材,因此,能讓牛學飛才叫做成長性產業,短期討喜終有時盡。

 鴻海堅持走製造老本行策略,其實就是老福特堅持本業,不忘情T型車,更持續精益求精的態度與作法,福特汽車信守到今日。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對照跨行金融貸放而幾乎破產的奇異汽車,更令人敬佩亨利.福特。

 領先景氣循環指標股

 任何成功典範的背後,必然存有幾分幸運與有利的大環境因素,因此,複製策略的難度與風險其實不低,除非變成變形金剛,否則做好異地管理的難度非常大。

 相對於全球的ICT產業,鴻海的定位其實很接近公用水電事業性質,社會貢獻大、資金風險低;獲利穩定,自然容易遭人妒。股價回頭總難免,但未來鴻海一定是領先景氣循環的指標股。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