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大賽】日企在中國的集體敗局根源在哪?——困惑中前行的在華日企

【徵文大賽】日企在中國的集體敗局根源在哪?——困惑中前行的在華日企:

【徵文大賽】日企在中國的集體敗局根源在哪?——困惑中前行的在華日企

2012/01/05 00:00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2012年,看著窗臺上沾滿灰塵的磁帶,忽然覺得那就如文物一般的存在。我家最早的電器是一台夏普收錄機,直到現在還記得按下停止鍵後其他已按鍵會啪的一聲彈起來,那曾經是我最喜歡聽的聲音。

  而現在,我家裏甚至找不到什麼日本品牌的電器了,曾經地位如現今蘋果一般的索尼,也漸漸模糊於人們的視野之中。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按購買力平價標準,2010年中華民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日本,日本究竟怎麼了?日企究竟怎麼了?無數的人無數次的提出這個問題,無數的答案,但仍然莫衷一是,也仍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在華日企,仍然在困惑中前行。當然,不乏有相當數量的日企在法人向市場及電子部品領域仍然獨佔鰲頭,但那已經撐不起日企在中國的這面形象大旗。我試圖通過各種獨自的角度,來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夏普商貿中國?夏普中國?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夏普手機,其包裝盒及電池倉標籤均寫有「夏普商貿(中國)有限公司」,而且我們還可以在更多的夏普產品上看到這一公司名稱。這顯然是夏普在中國的一家銷售法人,而這樣的一家公司,在中國卻有著統領夏普全局的意味,常有不知情的後輩問我:夏普難道是一家貿易公司?而即使是這家公司,他也是2005年才成立的,之前我們在各種夏普的廣告中所見到的不外乎是上海夏普、南京夏普等獨立的生產法人名稱。

  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10月,夏普終於在北京設立了地區總部: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一家大名鼎鼎的百年企業,在中國開展了幾十年的業務,卻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才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這樣的情形不能不說有點令人尷尬,畢竟,中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了。有人會說:這只是大阪的公司的緣故吧?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東京的大公司:日立製作所于1994年10月成立了日立(中國)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為日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004年再次更名為日立(中國)有限公司,並於2005年2月合併了香港日立,在4月時取得了地區總部資格。

  讓我們再看看具有代表性的歐美企業:惠普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中國惠普有限公司,並且請注意,「中國」兩字在「惠普」兩字的前面,在我兒時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一直以為惠普是一家中國公司。這說明瞭什麼?日本公司通常以原國內的事業部為母體在海週邊立子公司,基本為獨立法人,且自行其事,各家子公司之間缺乏一個在中國的統一領導,因此只能聽命于日本總部。這樣的體制,造成了種種弊端,並且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2000年6月,松下宣佈廢除事業部制,但這並未對多數日企敲響警鐘,日企在中國的集體敗局,是否根源於此?

夏普手機在中國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