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台灣須走自己的環保路|政治新聞|中時電子報

李遠哲:台灣須走自己的環保路|政治新聞|中時電子報:

李遠哲:台灣須走自己的環保路

  • 2012-04-18 00:56
  •  
  • 旺報
  •  
  • 【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昨日以地球公民身分,討論地球暖化等環境保護議題。(本報系記者王英豪攝)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昨日以地球公民身分,討論地球暖化等環境保護議題。(本報系記者王英豪攝)
     「只談再生能源,台灣是做不到的」,中央研究院榮譽院長李遠哲昨日以「亟待轉型的人類社會」為題演講;他認為,台灣人口密度過高,必須走出自己的環保道路,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也表示,台灣難以參與相關的國際組織,缺乏思考和研究,對永續發展的阻力很大。
     工商協進會昨日進行60周年社會講座,邀請專家學者針對人類永續發展為題進行討論,李遠哲表示,以溫室效應來說,恐怕會在40、50年內碰到《 2度C》的環境變遷困境,人類在工業革命後仰賴石化燃料,人口增加快速加上消費,成了地球的敗家子。
     永續能源需要三贏
     李遠哲表示,聯合國認為全球人口會增加到100億人,人均消耗也會增加,像是印度、東南亞、大陸等消費環境改善後,肉類吃得更多,穀物生產更需加倍,但在極端氣候影響下,物種可能消失,造成的糧食危機等不可小覷。
     「人類社會已過度開發」,李遠哲認為,強國、弱國都不願意接受這個議題,但大家若像美國人一樣揮霍生活,連5個地球也不夠用,但大家在談「永續發展」時,重點也只是「發展」和如何因此賺錢。
     李遠哲表示,永續能源需要三贏,也就是增強經濟競爭力、減碳及創造就業機會,因為在貧富不均的社會,大家就只會想著GDP,而非對地球好。
     「回到陽光」才是最好的選擇,李遠哲表示,台灣人每年產生二氧化碳12噸,但人口密度這麼高的狀況下,能分到的自然資源太少,能源一定是以輸入為主,所以也要考慮化石能源的減碳,提高生產效率。
     綠色經濟近來被大量討論,李遠哲表示,台灣要做出自己的策略,因為台灣農產品70%靠進口,我們捐款給飢荒的非洲,但台灣自己的農地居然補助休耕,是很荒謬的事。
     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台北大學副校長黃書禮也認為,台灣的城鄉蔓延規畫是錯的,連嘉義都把大量農地列為都市規畫發展儲備用地,其實人口根本沒這麼多,農地是珍貴資源,台灣漫無章法亂蓋豪華農舍,連高山都「合法」種植經濟作物,造成水土流失。
     黃書禮表示,IPCC的最新版報告,認為人類居住環境的空間規畫,將是對未來氣候變遷的重要調適;葉俊榮表示,全球目前的環境保護,是市場失靈、民主失靈的狀況,政府為了討好選民,問題不敢講清楚、也不敢做。
     葉俊榮表示,環境保護刻不容緩,但台灣還有能力與視野的問題,以聯合國組織來說,會要求會員國給予常態性的討論、研究報告和承諾目標,有減量和資訊配合等義務,瞭解自己哪裡是「最脆弱的環節」是很困難的事,但台灣不能參與國際會議,連「過程」都沒有,會讓我們喪失自省的能力和視野。
     葉俊榮認為,現行國際環保機構也存在不少問題,像是廣東省排碳量很大,但討論這個問題時,會被壓在整個中國問題之下,美國許多州也一樣,越大的國家,這種「黑點」越多,所以需要有超越國家身份的國際組織,避免各國各懷鬼胎。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