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5變心?宸鴻為蘋果白擴產

iPhone5變心?宸鴻為蘋果白擴產:

iPhone5變心?宸鴻為蘋果白擴產

2012/05/09 00:00




本文由台灣《商業週刊》特別提供。



   
▲過去為蘋果年砸數百億元擴產的宸鴻,如今雙方關係可能生變,讓董座江朝瑞感嘆客戶不講情意。(攝影:許世穎)

  觸控面板股宸鴻(TPK),目前正面臨了「後蘋果時代」的嚴厲考驗。 

  2012年,第一季財報陸續出爐。舊股王宏達電、以及大立光獲利都不如預期,前者稅後盈餘是近7年來新低,大立光表現也低於預期,只有宸鴻一枝獨秀,以10.7元的每股稅後盈餘登上每股獲利王。 

昔日頂蘋果光掛牌 第一天股價就衝破五百元 

  但,資本市場卻完全不買宸鴻的帳。以4月27日收盤價來看,宸鴻股價只有354元,創三個半月來新低,且股價還位居三千金(編按:宏達電、大立光、宸鴻)之末。關鍵就是,市場擔心蘋果可能轉單,將讓宸鴻失去最大的客戶。 

  宸鴻在2010年上市時,靠的就是蘋果的光環,憑藉「iPhone首要觸控面板供應商」之姿,以220元掛牌,首日股價就衝破五百元。 

  宸鴻董事長江朝瑞也不同於其他蘋果供應商絕口不談蘋果的態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總是大方分享與蘋果共同開發電容式觸控技術的甘苦。 

  不過,專利佈局嚴密的蘋果卻要求,這蘋果和宸鴻共同開發出來的劃時代觸控技術專利要登記在蘋果身上,條件就是:多數的訂單要給宸鴻! 

  宸鴻與蘋果各取所需,宸鴻因為打了蘋果光,讓其擁有高達15到20倍的本益比。 

  宸鴻因應蘋果需求,年年砸下數百億元的重金擴產,廠區遍及廈門翔安、湖裏、海滄、集美等各區,並打造後段貼合、前段觸控感應器、以及保護玻璃產能,這龐大的產能都是為了蘋果所打造。 

明日牽手可能換人 LG、東芝搶當面板新歡 
但,近期市場傳出,蘋果將改用In 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取代既有的玻璃式電容觸控面板,這代表,前者將另尋供應商,雙方關係自此生變。 

  事實上,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蘋果在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多項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專利,未來可能改用內嵌式觸控技術的消息不脛而走。 

  接下來,南韓面板廠LG Display宣佈,將配合客戶在2012年下半年量產內嵌式觸控面板,日本東芝(Toshiba)也對外發表高解析率、內嵌式觸控面板。 

  蘋果兩家面板供應商競相發表內嵌式觸控技術,2012年1月,蘋果甚至派了研發人員到東芝駐廠,各種動作也讓市場解讀為蘋果「琵琶別抱」,只是時間的問題。 

  所謂內嵌式觸控面板,就是把觸控電路在LCD面板前段製程內完成;內嵌式觸控面板少了一片觸控感應器,也少了一道貼合程式。對於蘋果來說,不僅產品設計可以更輕薄,少了一個零組件、一道程序,在備料、供應鏈管理上都更為省力。 

  宸鴻並非沒有準備。原本跟隨蘋果成長,而積極擴充觸控感應器產能的宸鴻,2011年下半年原要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用來做為擴產之用,在2012年1月,突然宣佈撤銷發行。 

  宸鴻財務長劉詩亮直言,「股價不好,2012年資本支出減少,募資需求不再那麼急迫。」另一方面,過去言必稱蘋果的態度,也開始有了180度的大轉變。 

  宸鴻總經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宣佈,2012年營運主軸是「多元化」,也就是要增加客戶數目,降低對單一客戶的依賴。2012年首季,蘋果約佔其營收76%,宸鴻希望在2013年降到37%。 

  宸鴻其實並非不了解,蘋果希望讓其產品更輕薄化的決心。所以在過去半年,也轉向積極開發單片式觸控技術(TOL)。技術長張恒耀更是親自督軍,目標就是在2012年7月如期量產。 

下游恐遭連鎖衝擊 最快下半年面臨庫存壓力 
私底下,宸鴻也不斷的向蘋果爭取下一代觸控技術的訂單,從江朝瑞到孫大明與張恒耀等三人,都曾經多次親赴蘋果位在加州的總部,展示單片式觸控的效能與成本競爭力。但是,根據了解,蘋果轉向的態度十分堅定。 

  其實,蘋果一個技術決策的轉變,帶來的是連鎖效應般的衝擊。若2012年第三季推出的iPhone(市場稱iPhone 5),真的是用內嵌式觸控技術。 

  那麼,原本提供iPhone觸控感應器、以及兩段模組貼合的宸鴻、與另一面板廠勝華,最快在下半年就會面臨到產能供過於求的壓力。 

  另一方面,因應未來觸控結構的改變,宸鴻和勝華為了自保,也會開始積極的提高保護玻璃自製比率,希望未來仍然能夠取得單片式觸控時代的門票,未來,恐將壓縮專業保護玻璃廠,例如正達、藍思的生存空間。 

  過去,江朝瑞在訪問時曾經坦言,跟國際大廠做生意,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對方「只講利益,不講情意」。其實,這就是真正的商場,因為現今蘋果正與三星手機展開排名第一的對決,而決勝關鍵之一,就是面板。 

  當蘋果不斷在每一代產品做創新時,原有的供應商因為要做蘋果訂單,而積極建起的經濟規模與核心競爭力,因為太強壯,反可能成為轉移到新世代技術時的負擔。這,其實是宸鴻故事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這是接蘋果訂單必須付出的代價,而不被淘汰,唯一的解方是,不僅要看得比蘋果遠,還要跑得更快、更早。(撰文:林紹廷,《商業週刊》) 

  【小資料】蘋果一改策略,波及下游供應商! 

  觸控感應器:宸鴻、達鴻、勝華、奇美電 
  保護玻璃:宸鴻、正達、勝華 
  觸控貼合:宸鴻、勝華 


■相關報導 
觸控面板肩負兆元任務——甩奇美電追宸鴻,郭台銘得過三關

鴻海買虧損公司的背後算盤:郭台銘代蘋果出征,對決三星搶眼球

郭台銘冷處理奇美電的兩個理由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