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帕特里克·曼漢姆

諾貝爾獎獲得者建議:“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這是上週(1988年1月)在巴黎召開的主題為「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大會上,參會者經過四天的討論所得出的結論之一。

在密特朗總統參加的最後一天的會議上,七十五名參會者(包括五十二名科學家)宣布了十六個結論,涉及愛滋病、保護環境、人的權利等各方面的問題。

諾貝爾獎獲得者們顯然是崇尚知識的。 他們的第六個結論是:「許多國家存在的政治權利和知識界之間的鴻溝應當縮小」。 第七個結論是:「教育應當在所有國民預算中享有絕對的優先」。 第十二個結論是:「應當鼓勵促進醫學進步的分子生物學」。

會議紀要是保密的。 但是我們知道,其中有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起了很大的作用。
倫敦聖巴托羅繆醫院的約翰·文博士(英國,一九八二年醫學獎獲得者)在會上發言,指責在製藥研究中趨利行為所產生的局限;大會的第十一個結論是,各地的製藥業應當在愛滋病的研究中攜手合作。

文博士是這個問題的專家。 此外,莫里斯. 威爾金斯博士(英國,一九六二年生理學獎獲得者)和約翰·波拉尼(加拿大,一九八六年化學獎獲得者)的發言談到了裁軍問題。
在結論中,提到裁軍的文字只有:它可以讓資金更多地用於「經濟和社會發展」。

這個有點老一套的聲明可能源自亨利. 季辛吉博士(美國,一九七三年和平獎獲得者)的影響。 季辛吉最近公開表示,歐洲如果在無核化中再走一步,就會意味著蘇聯的不戰而勝。

在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最精彩的是漢內斯. 阿爾文博士(瑞典,一九七0年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發言。 他在其等離子物理學研究領域中的輝煌生涯將近結束時,得出瞭如下的結論: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阿爾文博士一直致力於空間研究,他的工作無意中成為「星戰計畫」的序曲。 他覺得,各國的國防部應當改名為「大批殺傷平民部」。

在阿爾文博士之前發言的是劍橋大學的布賴恩. 約瑟夫森博士(英國,一九七三年物理學獎獲得者)。 約瑟夫森博士說,他一直在推動他的討論組考慮諸如「按手禮」之類非科學現象的能力。 他說,物理學家們仍然不願意接受他這方面觀點。

最後,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約定,在兩年以後再次聚會,也許還是由「埃利·維瑟爾人道基金會」贊助。 維瑟爾先生(美國,一九八六年和平獎獲得者)用他自己的一些諾貝爾獎金設立了基金會。 如今,他的基金會已經成為一個諾貝爾基金會。

注:《坎培拉時報》是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最大的報紙。 本文是大陸圖書館學者顧先生趁著到澳洲時,查閱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四日的《坎培拉時報》(Canberra Times) ,找到「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這段文字的原始出處。

附錄:諾貝爾獎得主推崇孔子——懸案十五年終揭曉(胡祖堯)

十多年來,在中國的專家學者中流傳著一句話:人類要在世紀生存下去。 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據說這是年前一些諾貝爾獎得主集會巴黎,在會議結束時發表的“巴黎宣言”中的一句話。 出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我國有不少專家和學者在書刊或報告中對此加以引用。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句話純屬憑空捏造,是一個虛構的神話。 由於長時間無證可查,這一說法竟成懸案。

為確認此事,包括筆者在內的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在國內外進行了大量訪查,並最終在澳大利亞得到了證實。

1988年1月2日,澳大利亞的《堪培拉時報》發表了一篇發自巴黎、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說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帕特里克·曼海姆。 該文稱,1988年在巴黎召開的“面向21世紀”第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大會上,一批國際著名學者和諾貝爾獎得主探討了21世紀科學的發展與人類面臨的問題。 在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漢內斯·阿爾文博士發表了非常精彩的演說。 他是1970年獲得諾貝爾物埋學獎的瑞典科學家,他在其等離子物理學研究領域的輝煌生涯即將結束的時候,得出瞭如下結論:“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章說,這次會議的與會者有75人,其中有52名科學家。 在為期四天的會議中,與會者討論了艾滋病、保護環境、人權等問題。 法國總統密特朗參加了最後一天的會議。 會議得出了16個結論,其中結論之一就​​是:“

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這些科學家顯然是崇尚知識的,他們的結論還包括“許多國家存在的政治權利和知識界之間的鴻溝應當縮小”,“教育應當在所有的國預算中享有絕對的優先”,“應當鼓勵促進醫學進步的分子生物學”,“裁軍可以讓更多的資金用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等。

由於會議是保密的,會議紀要也沒有公開發表,因此沒有更多的資料被公開出來,但是1997年4月10日的美國《紐約書評》雙周刊上引用了這句話。 中國國家圖書館圖書採選編目部副主任顧犇研究員經過了多年的調查之後,確認了這次會議的存在,並且在訪問澳大利亞時,經過多方聯繫找到了《堪培拉時報》年前的原文。

他表示,從上述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大會上談論孔子的事情確實是有的,而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 原曲阜師範大學孔子研究所負責人、資深學者駱承烈教授也認為這件事情有充分的資料信息,並非虛構,而應當是確鑿無疑的。

弄清一則新聞的真相固然重要,但是在懸案終於揭曉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諾貝爾獎得主說的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有所理解。 人類已經進人21世紀了,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需要從孔子的智慧中汲取什麼樣的精華,怎樣古為今用,這恐怕更有意義。

(《國際先驅導報》 2003年1月17日(第32期),第3版)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