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臺_閩語節目_台灣意象_日傳弓道在台灣

中央廣播電臺_閩語節目_台灣意象_日傳弓道在台灣:
日傳弓道在台灣
「弓道?」相信大多數臺灣民眾對於這個詞,一定感到陌生,現代人面對雜亂緊張的生活,如何靜心來認識自己、探求生命的簡單本質?年輕學子如何在價值觀混淆扭曲的社會中,重拾品格的建立與心性的穩定?弓道必然是最佳選擇之一。
1弓道沒有激烈的動作,射禮與弓術中的動作和諧柔緩、充滿生命力,配合呼吸吐納,不僅能獲得健康的身體,武術學習首重安全、禮節與互重,更能讓學習者身心舒暢。但若提到日本時代劇、動畫中,常看到古代武士或現代年輕學生手中拿著那長得驚人的弓、射出威力十足的箭,想必並不陌生!他們手中的長弓,就是日本古武道之一「弓道」繼承自千年前的日本、現今仍然使用的「和弓」。而台灣正式傳習則是2005年由劉秉政老師引入推廣於大專院校,2007起在9月與臺北市南港運動中心合作開辦弓道課程,2009年1月17日,臺灣弓道協會成立,以推廣弓道為主要任,現任理事長為翁孟晴老師。
4弓箭藝術源自於武器,於史前日本即為狩獵、作戰的重要遠兵器;至西元16世紀因火繩槍等「熱兵器」的出現,弓箭雖漸失去實戰價值,但日本武士仍視弓術為個人鍛鍊強健體魄與穩定心性的一項重要武術。1660年森川香山(Morikawa Kozan)創立「大和流(Yamato Ryu)」,他亦為史上第一個使用「弓道」這個詞彙的人。
1945年美軍佔領日本,嚴禁各種武術的教授與學習;1948年禁令解除,「全日本弓道連盟(All Nippon Kyudo Federation, A.N.K.F)」成立,1傳統得以延續,並統整各流派以利教授與普及:以「真、善、美」為最高目標、「基本體」與「射法八節」為射型射法之精髓、以「崇禮、尊師、自重」為基本學習態度,而後「正射必中」。2006年國際弓道連盟(International Kyudo Federation, IKYF)成立,以協助各會員國與非會員國家地區發展弓道為主要任務之一。
日本弓之美:日本弓以其超過2公尺的長度為世界之最;為便於騎射,握把不在中心,而位於弓下方三分之一處,這也是能讓此特殊造型的弓發揮最穩定性能的持握位置,拉滿弓時弧度優美典雅。神話傳說中的神武天皇畫像就必會持著如此造型的弓出現。西元四世紀到九世紀間的古中國思想文化對於日本政治制度、宮廷禮儀有重要影響,同時引進並承襲了古中國射禮精華而延續至今。日本弓原以單一「梓木」削製而成,自奈良(Nara)至平安(Heian)時代,經歷隋唐盛世至宋朝,文化交流頻繁,當時亦引進「新」的製弓法:以竹木合併、獸筋與魚骨等調製之動物膠黏合,並確定外形:未上弦張弓之前,弓呈「反曲」弧形 。不同於現代奧運射箭競賽,和弓不加裝人工儀器、箭仍多使用天然羽毛,一切與古代相同。
3又稱為和弓的弓道,射術與禮節並重,與大多數人印象中的西洋現代弓非常不同,為世界個民族傳統弓道之一,現在台灣剛開始流行,歡迎大家有空可以到臺北市南港運動中心了解看看喔!
文:劉秉政、許傑克
圖:劉秉政
播出檔:2013/7/2 向內追求的禮射:台灣弓道協會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