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創產值不小 李紀珠:為何資金進不來? | 台灣 | 產業 | 文創 | 台灣大紀元

台文創產值不小 李紀珠:為何資金進不來? | 台灣 | 產業 | 文創 | 台灣大紀元:

台文創產值不小 李紀珠:為何資金進不來?

2013年11月04日
列印字級:RSS
 
  • 分享到Facebook
  • 分享到Plurk
  • 分享到 Twitter
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大紀元資料照)
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大紀元資料照)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根據文化部統計,2011年文創產值達6千億,占台灣國民所得(13兆)4.9%;而金融產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產值加總不過才6.5%。台灣金控兼台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表示,2011年銀行授信文創產業金額約1,700億左右,和GDP產值有相當差距。「台灣資金龐大、政府努力這麼久,為什麼資金就是不進入文創產業?」
兩年前就曾在遠見高峰會談論文創的李紀珠指出,兩年內台灣文創產值維持在6千多億左右,並沒有太大變化。而台灣有23兆放款、30兆存款、保險資金約12兆,包括信用存款、放款有很多閒置資金。但銀行授信給文創產業的金額還是1,700億,其中很大部分給固網業者、Cable業一做就是400億。
台灣只缺把錢導入文創的人才
李紀珠認為,台灣缺乏把資金導入文創產業的人才。金融機構或證券創投,講究的是投資回報、成功機率,可是文創產業涉及太多面向,需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才有能力判定是否值得投資。雖然金融培訓機構有意培養這種人才,但因為文化底蘊、商品化概念跟以往授信或創投有段距離,「不是上上課就可以」。
而傳統授信靠的是抵押品、不動產等,但文創產業大多是無形資產,鑑定有難度,而整個文創產業最有價值的是人,無法鑑定價值,成為文創產業在資金調度上的難題。台灣沒有架構無形資產市場,即使想用無形資產、半有形資產,做交易換現金,文創產業沒市場,這也是造成金融機構躊躇不前的很重要原因。
籲政府承擔風險 助文創發展
台灣做信用保證機制大多是中小企業,李紀珠說,即使用信保誘導企業把錢投入文創產業還是有困難。因為信用保證機制也要冒風險,除非政府願意擔當信用保證失敗最大承受者。她表示,韓國信用保證機制搭配強力無形資產鑑價、拍電影保證機制等。
李紀珠指出,銀行產業投資成功報酬率固定,但失敗時代價很大,所以借貸或投資對象寧可選風險較低者,除非改變他們的授信機制。而目前台灣的銀行又沒有誘發型或誘導型投資機制,提供低利率貸款,分享賺錢利潤,這也讓金融機構比較難投入或全力支援文創產業發展。
金融支持是產業發展之必須
「文創展業引進創投(Angel fund)以及從美國移植的創櫃版,資源還是有限。」李紀珠說,政府的資源也是有限,不可能長期倚賴政府資源發展,可是金融支持是任何一個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政府應該想辦法及早把市場機制導入,讓金融機構願意主動把資金投入文創產業。
以英國和日韓為例,李紀珠指出,英國政府給予文創產業伴隨性的協助,提供文創企業輔助與資金協助時,伴隨業者或民間資金投入,還是利用市場力量做投注。而日韓則是指導型協助,政府全力把資金導入文創產業計畫發展方向。台灣政府應該參考兩者取得平衡。然而政府資源有限,必須弄清楚補助的優先順序,她建議,發掘台灣新興、具有明顯潛力的文創產業,集中資源發展。「台灣不缺乏文化底蘊也不缺創意人才,缺的是把文化與創意結合之後商品化、產業化的機制。」◇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