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我們依然自由?─ 獨立出版人對服貿的幾點思考 - www.eRenlai.com

你確定我們依然自由?─ 獨立出版人對服貿的幾點思考 - www.eRenlai.com:

你確定我們依然自由?─ 獨立出版人對服貿的幾點思考

3294740953 6f74151ef4 o
服貿是面照妖鏡,讓台灣的不民主與不自由全現形。
除了反對不對等開放外,出版人更應藉此省思自身的問題。

撰文∣陳夏民
(逗點文創結社負責人)楊忠銘
編按:《兩岸服貿協議》名義上的開放範圍不包含「出版」,卻在出版界引爆激烈討論。反對與贊成者都認為「自由」是台灣出版界最核心,也最應捍衛的價值,但卻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實行結果有了相反的評估。本次「讀未來」邀請兩位持不同立場的出版人,透過他們的意見,正好可讓我們辨析服貿的利與弊。

《兩岸服貿協議》掛著貿易二字,卻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議題。台灣出版市場本是自由競爭的環境,也出版中國作者的書,為何開放中國印刷業、書刊發行及零售業來台,會引發軒然大波?理由很簡單:中國的飛彈依然對著台灣。若真要交好,何必捧錢來?只要別在國際場合打壓我們,豈不更實際?

與其恐懼,不如自省
錢是流動的,不需簽署《兩岸服貿協議》,中國資金流至香港就能裹上外資身分進入他國。若中資出版社願意在台深耕,台灣出版人就該正面接招。頂多是搶版權時,不敵對方的雄厚資金,但我們還能善用企畫力,開發更有吸引力的題材或栽培本土作家。在以書決勝負的前提下,戰況越激烈越能活化兩地的出版業,這是好事一樁。
有同業擔心中國資金一旦入台灣出版市場,會壟斷簡體、繁體中文版權,或直接「和諧」譯文。筆者詢問過專業版權代理人,得知此種狀況不可能發生,目前繁體字版權只授予「在台立案」的出版社。外國出版社也將中國、台灣視為不同國家,版權分別處理,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同時買到繁簡版權。另外,大型跨國公司由於本身擁有作品版權,有些傾向直接在兩地設立分公司,招募當地人才,讓支部獨立運作,但可策略性共享譯文等資源,這就與版權壟斷無關。至於譯文是否會遭到「和諧」處理?在擔心之前,倒不如先捫心自問:台灣出版社經常傳出嚴重漏譯、誤譯事件(其中甚至包含知名人士),鬧得沸沸揚揚後,讀者連一張勘誤表都拿不到。連自己都「和諧」了,怎有立場責怪他人?

不想賺錢的對手最可怕
我們雖然不怕良性競爭,但也不能沒有防人之心,畢竟,在商場上,面對不想賺錢的對手,才是最可怕的。
中國的「出版社」都屬國營,民營的則是「文化公司」。出版社目前已改為企業制度自負盈虧,他們會購買外國出版品,但內容皆需審核,違反其意識形態者就必須刪除修改或是被禁。此外,印刷需要准印號、祕密載體證;進口書籍也需要審批。可說從印刷、出版到銷售,每一層都設有審查關卡。因為對他們而言,書是特殊商品,是思想武器,一旦可以自由來台,難保他們不會以「資訊篩選」及「低價傾銷」策略介入台灣出版市場。

書市恐成意識形態戰場
舉例來說,目前台灣國小至高中的教科書,已無統一版本,而是由各出版社送審核定後出版。各版本教科書的意識形態已常引起爭議,若有圖謀不軌的中資出版社,以教科書包裝特定的意識形態,再搶下由老師推薦的假期課外讀物清單(此類書籍不需審核,也是非教科書出版社足以支撐年收入的商機),我們能確定香港愛國教科書事件不會在台重演?
就算具有文化意義,書籍本身依然是商品,只要牽涉銷售,就可能產生惡性競爭,藉以獨占、壟斷市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開放中國來台成立網路書店,除可能引發折扣惡戰,也可能將國民個資雙手奉上。再者,「決定上/下架」是一種霸權,也是最有效率的消音。若「居心不良」的中資通路進行上架審核,是否會阻撓如法輪功等敏感議題的書籍銷售?消費者不會察覺此事,因為他們渾然不知有這類書籍存在。如此一來,我們要如何認識一個完全不存在於生活中的概念或思想?

利益才是腐化主因
兩岸局勢曖昧不明,就算不見槍砲彈影,中國議題始終敏感,我們須保持高度警覺,這是基本防衛。事實上,上述「愛國教科書」、「惡性競爭」、「個資外洩」、「通路/媒體篩選」等問題,不必等中資進來,台灣早已通通具備,只是危及國安的程度不同罷了。如此看來,我們真擁有自己以為的自由嗎?
台灣的自由空氣早已逐漸稀薄,電視新聞充斥中國的相關訊息,寧可報導《我是歌手》而吝於報導台灣社會抗爭事件,我們連「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的權利都沒有了。一個被邊緣化、喪失文化優勢、夜郎自大的國家,就如同波特萊爾在《人造天堂》中所說的:「它很自負,認為自己很世故又有定見,不相信自己會被背叛或出賣。就這一點而言,它根本不是魔鬼的對手:它以為被魔鬼抓住一根頭髮無所謂,結果整顆頭顱馬上就被它給提走了。」
提走我們頭顱的魔鬼不一定是中國,而是利益。台灣近年以「自由競爭」為名,朝資本主義靠攏,小店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壟斷通路的巨獸。多少人前往獨立書店不願買書,只會拍照打卡,並在臉書貼文:「與書相遇的午後,真是小確幸。」確幸後,拍拍屁股就走,誰會在意沒有財團保護的獨立商店,得承受多少營運壓力?又有哪些出版人擔憂獨立書店的批貨價格過高,而願意協助解決?

反抗才能展現自由價值
正如一人出版社總編輯劉霽所言:「文化部和政府對出版業最大的幫忙,就是『不要來煩我們』。」《兩岸服貿協議》是一面照妖鏡,將台灣日趨緊縮的民主打回原形:政府倉促完成協議,就動用行政資源強加推動,甚至演變成「誰擋在前頭,誰就得被拔除」的非民主國家現象。要是就此接受,我們將永遠失去反抗的立場。而這「反抗的權利」,才是我們自由價值的真實展現。
最後,不談政治,純粹以商業競爭角度思考。商業協議理當公正對待雙方利益,但此次簽訂的協議卻是完全不對等。台灣全面開放,中國層層封鎖。可以說,中國出版印刷集團能輕鬆來台插旗,我方卻連到中國插一枝旗的資格都得先申請,光憑這一點,我就反對。
Share/Save/Bookmark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