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文网 - 分析評論 - 油水不容——環境和能源的衝突

BBC 中文网 - 分析評論 - 油水不容——環境和能源的衝突
(這就是能源革命)

油水不容——環境和能源的衝突

油污

石油是能源的來源,水是生命的根源,但兩者卻不相容。

墨西哥灣採油平台爆炸造成大規模污染至今已經兩個月,能源需求急切的東亞應該從事件中學習到些什麼?

英國石油公司BP的墨西哥灣深海採油平台爆炸,不但奪走了11個人的生命,更造成了幾乎是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污染。

在東亞,除了日本和韓國之外,幾乎每個國家都有相當規模的陸上和近海石油與天然氣開採和探勘工程。

現在這個腳步已經逐漸邁向了深海,專家們認為,例如近年來就有跨國公司和越南合作,在主權有爭議的南中國海海域探勘石油。

中國的企業和其他外資也進入緬甸,爭奪在孟加拉灣海域等地的能源開採。

預作準備

印度尼西亞雖然在2008年退出了歐佩克(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但是仍然是地區的重要產油國家。

再加上,該國的海岸線總計將近8萬多公里,而且接近油輪主要航路必經的馬六甲海峽和柔佛海峽,油輪因種種原因漏油、污染海洋並不少見,因此多年來也累積了不少如何應付石油污染的經驗。

2006年,印尼擬定了緊急海上油污處理計劃,由該國政府環境部和交通部共同指揮,並且經常進行演習。

印尼石油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庫爾圖比表示,該國九成的石油污染事故是發生在過去25年內,照他的說法是處理的還相當不錯。

但是庫爾圖比耶說,2006年的時候,東爪哇一次天然氣鑽井爆炸、湧出了大量炙熱的泥漿,到目前為止已經造成6萬人失去了自己的家,而噴發泥漿預計還會繼續30年。

中國態度

鑽油平台

東亞地區對能源的需求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

能源需求殷切的中國是否應該注意這次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澳門大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院長郝雨凡認為,某些程度而言,這次的事件對中國是個警訊。

他說,如果中國發生類似的事故,造成的損害將會更大,中國政府的相關部門自然是有所警覺。

但是就目前來看,在風險較大的深海石油勘探上,中國並沒有放慢速度。中國從1993年就成了石油淨進口國,而高速的經濟發展更使得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

郝雨凡教授覺得,因為如今中國對能源的需求之急切超過了以往,所以中國不會因為這次的事故而放慢尋找能源的速度。

對能源需求的殷切將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進一步推向了深海石油與天然氣的探勘和開採,沒有人可以確保這些國家會從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記取教訓,從而避免類似的事故發生在西太平洋海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