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減速:與汽車市場持續堅挺背道而馳(1)
與中國汽車市場的持續堅挺背道而馳,比亞迪已經開始減速。
本週二,比亞迪股份(1211.HK)宣佈,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5.02億元,同比增長30.88%,實現凈利潤24.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2%。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的凈利潤為1182萬元,同比下降99%。
在比亞迪公佈三季度業績後,其股價迅速下跌10%,此刻,距離股神巴菲特高調造訪比亞迪,僅僅一個月時間。
問題不止於此,這個巴菲特眼中最有潛力的中國汽車製造商還面臨種種問題。它被迫縮減今年銷售翻倍的目標,延遲向美國出口汽車的計劃,並放棄了被中國政府認定為非法建造的7家工廠。
儘管業績上遇到一些麻煩,目前斷言“比亞迪之父”王傳福開創的模式的成敗或許還為時過早。多年來,比亞迪的快速成長備受同業關注,王傳福為汽車行業樹立的全新的“顛覆性模式”一直是眾多同行研究的熱門案例。
“比亞迪在新能源電池方面做得不錯。比亞迪最關鍵的突破在於,將自己具有優勢的電池技術放到汽車上,當然這需要時間。” 民族證券汽車分析師曹鶴評價說。
銷售鏈爭端緣何起?
比亞迪的“危機”首先來自愈演愈烈的經銷商退網。
“從比亞迪退網之後,我個人損失了幾百萬。”10月27日,一位剛剛退網的經銷商告訴記者,“比亞迪的理念就是在不斷追求量的前提下,光顧自己掙錢。”山東是比亞迪的重點市場,現在退網問題比較突出。
“目前山東80%的經銷商已經不進比亞迪的車了,各家店裏的庫存都很多,僅臨沂一地的兩家A1網經銷店,庫存就達到600台左右。山東地區共有46家A1網經銷商,現在正常運營的只剩不到6家。”一位不願具名的山東經銷商10月28日向記者介紹說。
這位經銷商的店舖籌建於2008年,當時的押金是150萬,建店投入包括基礎建設費用大概在1000萬元左右,經過一年多的運營,成本沒有收回,庫存量最高時曾達到280輛。現在該店已停止從比亞迪進貨,而現有庫存還需要4個月才能消化。
“我們與比亞迪的問題,基本上無法解決,最後很可能選擇退網。由於投入比較大,退網是傷筋動骨的非常規手段。”這位山東經銷商說。
對此,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9月份在香港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對汽車企業而言,經銷商進出很正常。
但在短時間內受到如此多經銷商討伐,事態的發展顯然不容樂觀。
“我們已經不相信比亞迪了。”上述經銷商說,“當初簽協議時,我們是標準的4S店,比亞迪承諾我們開起來後,他們會關掉當地一家2S店,但後來不但沒關,反而被廠家提成了4S店,加劇了同城競爭。當時的協議還寫明,我們有權經銷所有車型,後來也沒執行。”
比亞迪的經銷商自入網時起,就要遵循比亞迪制定的遊戲規則。“按照常規來說,應該是把每個季度的銷售任務一起列出來。但比亞迪只明確當月的任務,返利也是一環套一環,以F3一台車返利1000為例,一個季度的返利就是60萬左右,但是我們基本上拿不到。”上述經銷商表示。
分網也是癥結所在。作為中國自主品牌分網銷售的倡導者,奇瑞當年將分網形容為“多生孩子好打架”,分網的目的就是給經銷商壓力。在今年5月的比亞迪股東大會上,王傳福闡述其渠道策略時,也表達了同樣的思想,“讓經銷商太高興也不好,還是讓他們有壓力睡不著覺比較好,這樣才有動力賣,當然把他們逼瘋了也不行,要有張有弛。”
分網的做法始於大型跨國公司,針對旗下不同品牌進行分網,各品牌都有不同的市場定位,有著不同的檔次和個性,顯然,這種互不干擾的分網行銷是正確的。然而,比亞迪分網行銷卻不同,在比亞迪三條網路裏,首先所有的車型都是比亞迪的牌子,其次產品同質化嚴重。
比亞迪曾舞動這三網路形成的繩子將自己蕩入高空,成了業界令人羨慕的翹楚,如今這三條繩子已經束縛住比亞迪的手腳,比亞迪汽車的銷量已經從去年12月單月6萬台的高峰,不斷下滑到目前的3萬台左右。
上述經銷商認為比亞迪的分網策略“完全是從廠家自身的融資需求出發,不考慮經銷商”。“一個地區設一家店的話,那我一個月能賣到200台,存貨最多400台,從廠家進貨大概300台。但如果分成A1、A2、A3網,一個網再設兩家店,這個庫存量一下子就大了,廠家能輕鬆地獲得大筆資金進賬,至於賣不賣得出去,就是經銷商的事了。”
- 相關報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