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大陸 台灣金融業者別當冒險家【2012天下經濟論壇】 - 天下雜誌:
'via Blog this'
圖片來源:邱劍英
新內閣上路,金融業前進大陸政策鬆綁,成為熱門議題。在今天上午的「2012天下經濟論壇」上,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和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玉山銀行董事長曾國烈,以「兩岸金融新格局」為題,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話,並激盪出國內金融監理和併購趨勢的共識。
會談由《天下雜誌》總編輯吳迎春主持。吳迎春指出,根據《天下雜誌》最新的一千大CEO調查,金融業CEO在ECFA談判之後,對未來景氣發展看好度,創下新高,增加了10個百分點。可見業界對ECFA有所期待,「但可能需要金管會幫更多忙(談判)。」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回應,金融產業是信心產業,不像製造業「銀貨兩訖」,不論銀行或保險,交易的是長期的信任,因此敏感度高,兩岸談判過程也比較辛苦。業者的角度常會覺得慢了一點,但民眾告訴我們,腳步過快。但自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簽訂後,雙方的監理機構已累積了默契和共識。她對馬政府連任後的金融業談判,感到「相當樂觀」。
面對金融業者期盼加速開放前進大陸的聲音,「開(放)得快不要重要,開(放)得好才重要,」李紀珠強調。
李紀珠認為,金管會未來將透過法規鬆綁,協助業者將台、港、大陸三地分行整合,建立網絡。如金管會開放部份國際分支機構(OBU)業務,就是開始。
同時,在大陸法令限制下,銀行的分行設點較慢,因此,金管會也同步開放消費金融公司、租賃公司等到大陸設點,先搶市場,並且積極協助業者,抓住人民幣商機。
政府應鼓勵整併,不排除陸銀參股比例
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卻指出,面對兩岸金融鬆綁的機會與挑戰,首先應先談,「國內金融業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他指出,目前台灣金融業的產業結構,銀行家數過多、利差太低、公司規模不足、市場也有限。從市佔率來看,台灣五大銀行市佔率30%,遠低於中國的49%、韓國的89%和澳洲的85%。而利差(收益)偏低、規模不足,使得台灣金融機構只能負擔營運費用,卻不能承擔金融海嘯等大型風險。
吳一揆表示,業界希望政府鼓勵優質、大型的銀行整併,同時要差異化管理。市場結構的改變,中小銀行自然能找到他的利基市場。另外,針對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要有退場機制,而非讓全民買單。
吳一揆質疑李紀珠,租賃是不是在大陸經營的重點?恐怕業者只是因為沒有選擇,才去走唯一的路。「希望政府多開幾個牌照,讓業者自行選擇最好的。台灣金融業從來不怕挑戰,怕的是沒有機會。」
前財政部長、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則「砲火猛烈」。他指出,台灣金融業本身的結構性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台灣未來的黃金十年,金融業很難發揮。目前台灣金融業,公股銀行市佔率高達50%。同時,政府又「做了若干宣示,未來可能公股(銀行)併民股」。他擔心,如果自己政府不能讓金融業界,有自發的整併過程,會產生反效果。
從政府轉戰業界,玉山銀行董事長曾國烈指出,業者如今登陸的速度,已經慢了,建議金管會掌握兩個重點協助業界:一要透過ECFA談判,快速拉近和其他外銀的競爭。二是因應業者赴港、陸新趨勢,金管會的監理應該盡量允許「當地監管」。
「意思是,當地主管機關允許的生意,不需要雙重核准,還要等台灣主管機關許可,」曾國烈說。
近來,陸銀來台參股蔚為話題。顏慶章和吳一揆、曾國烈有共識,陸銀來台參股,利多或風險,還是要看陸銀參股和台灣金融業,背後的策略與合作模式。
李紀珠則指出,未來陸銀參股比例不排除考慮放大,但控制性股份,金管會會替業者和民眾把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