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權勢PE掌門詳解凱雷投資高回報率秘方- MBA智庫資訊

最有權勢PE掌門詳解凱雷投資高回報率秘方- MBA智庫資訊

來源:人民網(跨國公司) 時間:2007-12-01
  凱雷集團一直被視為PE行業的代言人,不僅是因為凱雷是老牌PE公司,是神秘而有權勢的商業機構,還因為凱雷是令人咂舌的賺錢機器,成立20年來的年回報率一直保持在33%。

  2007年11月29日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禹剛

  私募股權基金(PE)公司不但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世界商業活動的進程,還在逐漸影響並改變著全球金融體系的構成。

  凱雷集團一直被視為PE行業的代言人,不僅是因為凱雷是老牌PE公司,是神秘而有權勢的商業機構,還因為凱雷是令人咂舌的賺錢機器,成立20年來的年回報率一直保持在33%。

  作為凱雷集團的創始人之一,魯賓斯坦也成了PE行業發展、PE行業與商業經濟如何互相影響、PE行業又如何影響其他領域等很多熱門話題的觀察者和詮釋者。

  在北京飯店,魯賓斯坦向《第一財經日報》侃侃而談,他說,這是與國內媒體聊得最多的一次獨家專訪。

  PE公司必須盡力改善自身的形象,今天的實際情況是,PE公司更多通過改善被收購公司的管理效率、擴大規模、提高盈利而賺取回報,並不是外界認為的“野蠻人”

  《第一財經日報》:有統計顯示,去年凱雷每三天買進一家公司,每週又賣出一家公司,有人認為,通過對收購的公司美容、包裝,PE在頻繁的買賣之間攫取了高額利潤 在幫助企業創造價值方面,PE公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魯賓斯坦:如果以凱雷為例子的話,我們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旗下有超過60只基金,我們並不是今天收購一家公司,三天后再將其賣掉,我們通常是持有這家公司三到五年,在此期間,我們幫助其提升了價值。

  我們要盡力成為負責任的所有者,在持有公司並幫助公司成長期間,提升效率管理、增加盈利、擴大規模,進入新市場,招攬最優秀的國際管理人才,通過很多這樣的方式,讓這家公司更好地運轉。

  所以,對於整個行業的PE公司而言,必須更好地向外界解釋,PE公司到底在做什麼。 比如在中國,PE公司並不像在美國那樣為人所知,人們還不是很了解PE公司如何運作。

  對於有志於進入中國市場的PE公司,就必須讓中國各方了解,PE公司是如何幫助旗下公司增加價值、改善經營、提高生產率,而當我們最後退出公司時,這家公司仍會是一家中國公司﹐並且更強大更完善。

  《第一財經日報》:一直有人在說PE是“大門口的野蠻人”,併購成功後,接下來就是大幅裁員壓縮成本,導致員工失業、工廠關閉。 PE公司到底是不是“野蠻人”? 在幫助就業方面,PE公司能夠做到哪些?

  魯賓斯坦:早年,的確很多PE公司在收購企業後,就削減成本辭退員工、關閉工廠,並因此而落得不好的名聲。 但現在大家都認識到,這樣做既不是賺取回報的好方法,也對PE整個行業的名聲有損。 所以近年來,我們看到PE公司成功的併購交易,提升企業價值都是通過增加就業、改善管理,而非關閉工廠、撤併分公司,後者並不是賺取回報。

  PE公司必須盡力改善自身的形象,今天的實際情況是,PE公司更多通過改善被收購公司的管理效率、擴大規模、提高盈利而賺取回報,並不是外界認為的“野蠻人”。

  《第一財經日報》:越來越多的老牌PE開始多元化投資,進入房地產風險投資(VC)等新的領域,什麼在驅使傳統PE公司這麼做?

  魯賓斯坦:歷史上來看,PE公司一直專注於企業的兼併收購收購也給了PE公司穩定的回報。企業收購是可靠的商業模式,PE公司無需超額付出,需要的只是好的管理層、優秀的投資團隊,因此對於PE公司,企業收購還將是最穩定、最專注的業務重點。

  但另一方面,創投增長基金投資、新興公司等對於PE公司而言,也具有吸引力,雖然不一定是最穩定的業務重點,但是對於提升回報率是很好的方式。

  房地產對PE公司同樣具有吸引力,不是說房地產領域的回報率很高,而是所帶來的回報很穩定。

  我們現在希望做到多元化經營,而非僅僅依賴企業收購。 創投及增長基金﹑房地產,都是我們多元化的一部分,我們不僅在美國多元化,同樣在世界其他國家的業務也希望如此。

  這樣,我們也給投資者提供了多種選擇,他們可以挑選他們認為有理想回報且符合他們需求的投資領域。

  《第一財經日報》:最近幾年,PE逐漸主導了全球的大型以及跨境的併購,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麼? 這種變化又給全球併購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魯賓斯坦:大約是15年前,PE——尤其是美國的PE——開始逐步在世界各地投資,而非僅專注於美國本土。 這種跨境併購,對PE公司的投資者,乃至對被投資的國家都是好事。

  這種趨勢還會持續下去,大量的資金從一國流入到另一國。 就中國而言,也會出現這樣分散投資的情況,中國內地的資金會大量投資到其他國家。

  有四大領域在未來5年在全球快速增長,它們是能源、通信、健康和醫療以及金融服務業

  《第一財經日報》:5年後,凱雷能募集到多大規模的資金? 未來哪些行業更受到PE的青睞?

  魯賓斯坦:今天凱雷旗下管理資產將近800億美元,而如果你在5年前問我凱雷能否募集到如此多的資金,我會說不能。 同樣的,現在我也無法預測5年後,凱雷能管理多大規模的資產。

  不過,按照現在凱雷增長的趨勢預測,5年後我們所管理的資產將達到1500億美元。 當然我不敢擔保,我能說的是,如果我們一直保持這樣的業績表現,這個規模是能達到的。

  我認為有四大領域在未來5年在全球範圍內快速增長,它們是能源、通信、健康和醫療以及金融服務業。

  凱雷將在這四個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力爭成為這四個領域最好的投資者之一。

  《第一財經日報》:什麼原因促使PE公司主動走出神秘? 凱雷在計劃上市嗎?

  魯賓斯坦:在我看來,這個行業之所以被外界認為不透明,是因為外界並不了解PE公司到底在做什麼。

  實際情況是,這個行業目前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公開的,我們所發行的債券是公開交易的;我們所擁有的企業部分是上市公司,或者是置於公眾視線當中;而我們的投資者,也是公開的機構,例如養老金等機構,他們定期向公眾報告他們的投資行為

  所以,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並不缺乏透明。

  當然,毫無疑問的是,隨著行業持續向前推進發展,外界要求PE公司透露更多信息,解釋我們的所作所為。

  我相信,PE公司一定會變得更加透明,在不洩露所收購企業商業機密的前提下,會越來越多地披露所作所為,包括戰術是什麼,僱員情況等。

  以凱雷為例,我們也在盡力讓自己更透明化,凱雷建立了內容翔實的網站,提供很多超越強制披露範圍的信息;我們的年報內容同樣非常詳盡;我們保持與媒體的接觸,比如說現在接受你的採訪也算是透明化的一部分。 我更經常在全球公眾場合演講並接受媒體訪問。

  我們不認為非得上市才能讓我們更加透明,我們必須先看看我們的競爭對手上市後的表現,如果發現不上市會讓我們競爭力減弱,我們會很嚴肅地考慮上市問題,但如果我們的團隊認為採取私募形式依然能做得很好,我們將不會改變過去20年來幫助我們成功的模式。

  明年或稍後幾年,300億~40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不會出現,更多的是10億~50億美元以下級別的槓桿收購交易

  《第一財經日報》次級債風波重創了投資者信心,你如何預測危機下一步的發展?槓桿收購(LBO)會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債券市場不能像從前那樣提供低廉的收購資金,那麼大型的併購交易會不會減少? 如何應對?

  魯賓斯坦:次級債危機使得很多購買了次級債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因為損失慘重,他們對LBO債券也避之不及。 需要注意的是,次級債違約率很高,幾乎是非次級債的6倍,但是LBO債券違約率很低,只有1%或0.5%以下,尤其在過去五年,違約率更低。

  但由於次級債和LBO債券有同樣的借貸銀團,他們在次級債上受損、信心受挫,對LBO債券也不願投資,這樣在LBO領域,PE公司很難通過發債募集足夠資金。

  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這會“凍結”很多大規模的併購交易。 明年或稍後幾年,300億~40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不會出現,更多的是10億~50億美元以下級別的槓桿收購交易。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併購交易的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我們收購公司,降低企業估值倍數(EBITDA multiple),價格更具吸引力,給投資者帶來更多回報,這反而是好事。

  《第一財經日報》:那麼,現在是討論PE要更加謹慎投資,或者必須收縮戰線的時候了麼?

  魯賓斯坦:任何時刻,謹慎都不是壞事。 凱雷為例,20年來我們一直非常謹慎。

  毫無疑問,現在有一部分人被質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他們會變得更加謹慎。 對PE公司而言,未來大型交易、高價交易很難完成,一方面原因是通過發債募集資金的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也是PE公司更多地考慮收購價格與回報的關係。

  需要牢記的是,從歷史上看,最成功的收購交易,都發生在經濟遇到困難、市場變得不確定的時期,因為人們傾向於低價出售資產,價格降低對提升投資回報是好事,所以我們並不擔心併購交易會減少。

  如果我們發現一筆小規模的交易,能帶來三四倍的回報,我們也許不會考慮另一筆只能帶來一倍回報的大規模交易

  《第一財經日報》:有人說,很多創紀錄的超大交易都是KKRTPG等完成的,而凱雷不追求大交易,這是為什麼?

  魯賓斯坦:交易的規模大,並不意味著回報好。 凱雷的投資受回報驅動,如果我們發現一筆小規模的交易,能帶來三四倍的回報,我們也許不會考慮另一筆只能帶來一倍回報的大規模交易。

  我們並不以規模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否,我們衡量交易成功的標誌是:投資的質量和最終的回報率。

  《第一財經日報》:近年來由於PE的活躍,大型的併購企業重組得以實現,兼併重組到底給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益處?

  魯賓斯坦: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經濟一度有被日本超越的可能,日本被認為有望成為最大的經濟體

  但美國後來更加重視股東回報、企業是否更有效率生產率是否更高,此期間PE公司迅猛發展,美國經濟重回正軌。

  對一個經濟體而言,有大量的併購活動並不是壞事,能夠讓經濟保持活力,讓CEO們保持警覺、全力以赴。 這個道理逐漸被歐洲國家所接受,他們比從前更加歡迎PE公司。 在亞洲,人們也開始認識到,儘管PE公司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他們的確能使得被收購企業更加有效。

  《第一財經日報》:越來越多的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WF)流入PE領域,或者做一些外界認為是PE公司才會做的事情,這些資金的加入,會對PE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魯賓斯坦:主權財富基金,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投資資金,它們將加大對PE行業的影響。 與PE公司相比,有部分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是被動的,比如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GIC)。 但還必須注意另一種現象,主權財富基金也在加強主動投資,比如新加坡的淡馬錫(Temasek),阿聯酋的阿布扎比(Abu Dhabi)旗下的穆巴達拉(Mubadala)公司。

  但時間會證明,這樣做會不會帶來問題,因為他們想收購的都是一些很敏感的公司,或者要在本國之外控制另一個國家的公司。 我想他們的確會對PE行業造成衝擊,但是我不認為衝擊會很大,這些主權財富基金和PE公司會攜起手來,找到彼此的競爭優勢並合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