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Untitled Document

翻身!領國際薪水 ─ 全球聘雇時代來臨

轉載商業周刊 記者:黃惠娟 2002/04/08

全球化不僅扣緊了世界經濟的環節,更急速的製造出一個越來越引人注目的階層,一個「全球統治階層(a global ruling class)」。構成這個階層的人擁有理念、人脈,以及操縱國際經濟的能力。這些「世界人」是一個大約包含兩千萬人的階層。

而三種機構對形塑「世界人」扮演重要角色。一是商學院,多數的新菁英都擁有MBA學位,而商學院也把自己變成全球化的新兵訓練營;二是大型專業服務性公司,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資銀行及企管顧問公司,尤其是投資銀行,擁有最多「世界人」當中最優秀的成員;三是網際網路,它允許這群「世界人」得以無國界的建立其影響力。

這是兩位英國《經濟學人》週刊駐美國資深特派員在《完美大未來--全球化機遇與挑戰》一書中提出來的觀點。

全球統治階層
誰將主導國際商場?黃種人漸浮上檯面
傑出台灣人年收入百萬美元

所謂的「全球統治階層」,指的是一群主導國際商場的菁英。過去這個階層是「白種人俱樂部」,但是隨著亞洲市場及中國經濟體的崛起,黃種人,甚至一些傑出台灣人已經晉身其中。五十歲世代,金融界的高盛(Goldman Sachs)證券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科技界的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亞洲區總裁程天縱是典型的代表。三十歲世代,邱豐順和王秀鈞則是台灣少數具有國際身價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成就讓人讚歎,他們的財富也令人豔羨。

去年五月,民國五十五年次的前台灣飛利浦(Philips)資深設計師邱豐順,移師北京工作,成為全球手機製造大廠摩托羅拉(Motorola)的亞太區設計總監。他的手下有來自各國的設計高手,他們所設計的手機每款最起碼都要有千萬支的「賣相」。

前任荷蘭銀行(ABN ARMO)全球半導體首席分析師、民國五十三年次的王秀鈞,今年初轉換跑道到香港工作,擔任同一集團的荷蘭銀行亞洲半導體業務主管兼資深副總裁。擁有史丹佛博士學位的他,過去所發布的每一份半導體分析報告,都牽動著全球幾十億美元資金的流動。根據業界一般的薪資行情評估,他的年收入在百萬美元以上絕對不誇張。

過去有許多香港人在國際舞台上揮動大旗,近年則有越來越多台灣人跳上國際舞台,這反映的事實是全球化的趨勢。或許你會認為,自己並不想要成為「全球統治階層」的一員,只求圖個安穩的工作,然而,全球化的另一面就是,工作保障越來越脆弱。

加入WTO後的挑戰
人才價值被放在國際天平上秤斤論兩
「誰奪走你的工作,可能你完全看不到」

事實上,資訊科技(IT)產業是台灣最早開始國際化的產業,IT人才被迫與國際人才競爭,已不是新聞。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不只是IT產業,各產業的人才都面臨國際競爭。

根據台大經濟系教授吳忠吉所進行的調查結果指出,台灣加入WTO後第六年,失業率將大增,其中尤以服務業、農業的失業率最為嚴重。因為那將是一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時代,人才的價值將會被放置在國際天平上秤斤論兩。也就是說,有能力的人會得到更大的舞台,領國際級的高薪;反之,弱者被淘汰的機率更高了。

人力資源公司經緯智庫(MGR)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書揚指出,在國際人才的搶位戰中,台灣人才目前有很大的隱憂。近兩年,上海的高科技公司透過經緯智庫協尋人才,條件是指定找馬來西亞的高科技人才,原因有三,一是成本便宜、二是不輕易跳槽、三是英語程度比台灣人高。現在,他自己心裡也很著急,因為公司在馬來西亞未設分公司。

另一方面,在全球流動的國際人才,也正在進逼島內的工作機會。主要業務之一是協助廠商辦理外籍人士來台簽證事宜的許書揚說,三年內只要法令放寬外籍人士來台的工作規定,外國人符合大學學歷、兩年相關工作經驗(碩士則只要一年)的規定,就可來台工作,屆時白領勞工將直接面臨低收入國高品質勞工的競爭。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顏漏有觀察,幾年前花旗銀行(Citibank)決定將全亞洲分行的MIS部門集中在印度,透過網際網路進行MIS的相關管理,台灣花旗MIS部門的人才即面臨工作憑空消失的危機。諸如這種國際企業進行全球生產、管理分工而進行的資源重整動作,每日都在上演,而且越演越烈。「究竟是誰奪走你的工作,可能你完全看不到。」顏漏有說。

中國市場崛起
龔銘潭帶領亞洲跨國行銷團隊
劉傳凱考慮放棄舒適生活,移居北京

簡言之,我們既身處在一個流沙四處的大環境,也走在暗藏豐沛原油的環境。尤其,台灣厚植二十年的經濟實力,培植出許多工業管理人才,以及熟悉資本市場運作的菁英。這群優秀的台灣人比上一個世代幸運,正碰到中國市場開放的大好時機。

五十五年次的美商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行銷經理龔銘潭,原來只有亞東工專的學歷,但是他現在負責國家半導體全亞洲(不含日本)的行銷工作。他要帶領包括韓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等國的行銷團隊,每個月他有六成的時間在其他國家出差。

龔銘潭在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半導體產業工作,深深體會到不管外商、台商,現在的戰場都在國際的道理。而台灣在IT產業的國際化,也讓他藉由不斷的累積自己的專業與語文能力,有機會躋身國際舞台。更重要的是,因為國際化,龔銘潭的年薪從十二年前跳了二十倍。「不國際化,我就是次等公民。」龔銘潭說。

現任摩托羅拉舊金山設計中心工業設計師的劉傳凱,離開台灣之前,只有華夏工專的學歷。後來他到美國工業設計的名校Art Center深造,畢業後加入了一間小型的設計公司Astro Design,但他卻因為能參與國際型設案,大大的增廣了他的視野,也成功設計出包括康柏(Compaq)著名的個人數位助理(PDA)i-Paq以及耐吉(Nike)知名傾斜表面的運動表。

近來,因為亞洲市場崛起,讓他重新思索自己的最大價值。最近他還在考慮是否放棄舊金山舒適怡人的生活環境,加入位於北京的設計團隊,他說︰「亞洲背景對未來絕對是正數。」

如何邁向國際舞台
英語是走上國際舞台的必備條件
還必須加強曝光度,並培養積極態度

亞洲背景與專業能力,讓台灣人才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但該怎麼做才能加快邁向國際舞台?

眾群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總經理方胤中(William Farrell),是一位在台灣從事獵人頭公司長達十多年的美國人。據他觀察,台灣人才在專業能力上不輸其他國家的人才,但距離走上國際舞台仍有三個要件較弱:一是語言能力不足、二是exposure(能見度、曝光度)不夠、三是態度不夠aggressive(積極、有野心)。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市場崛起,以及中國經濟的飛快成長,讓許多人夢想中文即將繼英文之後,成為世界的第二個標準語言。不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卻認為,目前全球共同的語言僅有英語一種,要使中文成為國際間主要的流通語言,還需要五十年的時間。

一九九九年,曾準確預測亞洲經濟危機的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發表一篇短文,名為〈想要經濟發展嗎?學英文吧!〉文中指稱,開發中國家若有意追求經濟發展,提升國民英語水準是關鍵因素。克魯曼的論述雖然不如一般學術論文來得嚴謹,也遭致「英語系白人自大狂」的批評,但他指出了一個重點:英語已成為有意走上國際舞台者的必備條件。

去年年中,教育部發表一份亞洲國家學生英文程度評比,台灣的排名在亞洲國家排名倒數,甚至落後於馬來西亞等國。有感於學生的英文程度低落,今年度開始,新入學的台大學生在學四年期間,必須通過學校舉辦的英文檢定考試,否則不發給畢業證書。這些動作在在都說明台灣人才語言亟需急起直追的事實。

然而,語文能力又區分為基本的表達與專業的語文能力,基本的表達或可藉由國外學位或自修而來,但專業語文能力的養成則遠為困難。
王秀鈞養成專業語文能力,是在美國史丹佛念博士班時,為了賺取學費而擔任助教及研究助理;剛轉任全球第一大精品集團LVMH鐘表及珠寶大中國區總經理的殷寶恆,雖然擁有美國芝加哥與哥倫比亞雙料碩士,但他承認自己工作所需的語文,是在他第一份工作─寶僑(P&G)時所奠定。

此外,能否隨時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也是決定能否存活於未來全球化競爭的關鍵之一。

顏漏有指出,他在跨國型的企業工作近二十年,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未來世界在管理及問題的複雜度,並非單一技能能夠解決。個人除了要能勇於嘗試不同的工作角色之外,還要能善用團隊中其他人的技能。

顏漏有以自己為例,過去幾年,勤業管理顧問公司成功的站穩台灣第一大企業資源管理(ERP)顧問公司,但幾年前他對ERP一無所知,除了自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了解之外,他也要求當時該公司在ERP領域較強的澳洲團隊,前來台灣做為他的工作夥伴。

個人應具備什麼特質
積極敲每個大門,不放棄一%機會
包容工作夥伴不同的文化與習慣

除了專業能力與語言之外,個人特質實與能否走上國際有直接關係。有些人認為,個人特質的重要性甚至不輸專業的重要性。

首先,態度夠不夠主動、積極、有野心,是能否存活於激烈的國際化環境的關鍵。

王秀鈞從在史丹佛念博士的時代,就很清楚要積極的敲機會的大門,機會才會降臨到你身上。他雖然是念工程,但他敲遍包括經濟、管理等科技教授的大門。即使敲一百扇門有九十九次被拒絕,一旦有新的可能,「要適度包裝自己,讓教授相信自己能隨時上線。」他說。即使是現在,每一次主動出擊拜訪客戶,他都會去思考,如何在兩分鐘內就讓對方對你印象深刻。

其次,能否包容跨文化的工作夥伴與工作習慣,也是關鍵之一,尤其是踏進國際舞台的人,很少能不管理東西方兼容並蓄的工作團隊。

殷寶恆因為在寶僑工作五年,被包括菲律賓、印度、美國等不同國籍的上司帶過,很清楚的感受到不同管理風格對下屬造成的激勵或負面作用。他的性格不僅在這些上司的潛移默化中改變,遇事變得較圓融;現在自己被派到上海去工作,他在帶領下屬時,也期許自己做一個能正面激勵員工的人,並時時警惕自己對任何人與事,不要一開始就抱持批判性的度。

要能擁有跨文化管理的能力,最佳的途徑就是爭取外派的機會。許書揚指出,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在掄才時,會特別要求具有國際化的經驗,而具體的指標就是曾經管理區域性的組織,或是曾經有外派其他國家的工作經驗。

擔任賀寶芙直銷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兼任台灣、香港及東南亞資深總監的陳萍,以過去歷任3M、如新(Nu Skin)等公司的經驗說,外商公司遴選人才,看的是「活力指數」(energy level),就是表現出對工作衝勁及追求改變的活力。因此她鼓勵剛出國念碩士的兒子,年輕時要多去爭取到全世界歷練工作的機會。

「世界人」擁有高薪的同時,也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譬如,頻繁與長時間的出差,以及因為出差頻繁而忽略了家庭、休閒與健康。這是國際工作的共通性質,這也是做為暢行國際的「世界人」最大的代價之一。

很多研究報告顯示,美國經理人願意放棄一部分的酬勞來換取比較短的工作時間,《華爾街日報》甚至宣稱,睡眠已變成「新地位象徵」。這些都是「世界人」在高薪與高壓工作下的「併發症」,但這卻也是因應未來趨勢無可奈何的抉擇。

全球化的趨勢下,你選擇做哪一種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