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台灣生技業應把上市公司當平台,透過整合、併購壯大|科技脈動|理財新聞|中時理財

《科技》台灣生技業應把上市公司當平台,透過整合、併購壯大|科技脈動|理財新聞|中時理財

《科技》台灣生技業應把上市公司當平台,透過整合、併購壯大

  • 2010-10-22 17:17
  • 時報資訊
  • 【時報記者何美如台北報導】
政府去年推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生技創投基金(BVC),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政策總體檢系列論壇今(22)日對國際作法到台灣模式進行探討,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表示,台灣生醫公司的規模太小,政府投入的資金應以上市公司平台做資源整合,透過併購把規模變大,培養指標性龍頭企業,也建議引進國際大企業來台發行TDR。二岸簽訂ECFA後,台灣的扮演樞紐角色,他透露,除了金衛醫療外,近期大陸有1-2家製藥業者有意來台發行TDR。

生技產業為知識經濟產業,是未來發展的主流產業,成功開發之產品具高利潤,有機會高速成為龐大的產業。台灣的生技產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多缺乏國際行銷經驗,單打獨鬥失敗率高,也缺乏國際資金來台投資,生技資源過於分散缺乏整合,無法形成完整產業價值鏈,需要主導型的專業生技基金投入。

他建議,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應利用上市櫃公司平台做資源整合,「上市企業參股」是全球私募股權的趨勢,應快速創造上市生醫公司的市場價值,有效整合國外生技醫療企業,將台灣上市母公司定位為「控股公司」,朝向研發、管理、運籌中心轉型。他強調,政府應主動規劃指標性的龍頭企業,否則台灣在全球競賽中將處於不利地位。

他說,台灣的生技發展策略要採取創投基金(VC)+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併購(M&A)。生技產業的趨勢從「企業經營」走向「產業整合」,台灣企業應以併購(M&A)為轉型手段,透過政府的資金投入,將國外好的技術引進,並善用私募股權基金,進行產業整合與策略聯盟。中國大陸的國家戰略已從「引進國際資金」轉向「收購全球關鍵資源」,台灣企業要全球佈局,心態上必須將大陸及海外市場放在策略藍圖上。

台灣生技業面臨美國、中國醫療改革的龐大商機,ECFA簽訂重新定位台灣投資價值,黃齊元表示,台灣可扮演集資橋樑以及外商進軍中國的跳板。年底江陳會的重點生技討論議題,將以二岸臨床試驗認證為主,對於國內製藥廠商進軍大陸藥品的時間可望縮短1-6年,也將節省在大陸進行臨床試驗的費用。

他認為,台灣的最佳定位在「兩岸」,台灣生醫產業的基礎建設完備,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若持續推動兩岸法規協合化,有機會成為外資藥廠進入中國市場的窗口或中國企業進軍全球市場的跳板。另,歐美生技產業股價低迷,創投產業不佳,台灣可借助大陸資金投資全世界優良的生技公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