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台灣的市場很適合中小企業上市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黃齊元:台灣的市場很適合中小企業上市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黃齊元:台灣的市場很適合中小企業上市

2010年05月28日 18: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機構預測明日大盤走勢
·獨家:每日A股數據精粹
·視頻:A股市場一週掃描
·股市實時行情數據一覽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覽
·證券報紙每日機構薦股
·六大受限行業再融資陡降五成
·中石油關聯國企被曝受賄$40萬
·上市公司熱衷並購還貸買房子
·大智慧手握7億閒錢仍要上市
·劉明康:嚴防地方融資平颱風險
·遍地是牛股 百元股泡沫能吹多久
·湯臣倍健董事長身家超34億元
·基金實時行情資訊一覽
·封閉式基金折價率排行
·財經各類知識技巧匯總
·證券機構分析文章一覽
·證券分析師看市有話說
·理財師解讀理財那些事

點擊進入直播專題

今天召開的第13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2010中國金融高峰會上,多位專家業內人士就創業板上市與海外融資上市的時機與路徑選擇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在會上,台灣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先生介紹新的資本市場的熱土,台灣的資本市場。他指出,台灣沒有創業板,但是台灣的三板市場很優秀,台灣的市場很適合中小企業上市。 科博會專題

黃齊元的發言實錄如下:

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我就幾個層面,包括技術的層面跟大家做一個說明。台灣的資本市場其實有幾個基本名詞,台灣沒有叫創業板,但是台灣叫上櫃,第一個是台灣證券交易所,第二個是台灣櫃檯買賣中心。台灣證券交易所就是上市,台灣櫃檯買賣交易所,簡稱OTC,就是上櫃。這個OTC很多大陸的人會誤解,它並不是一個創業板的概念,也不是美國的OTCBB,應該說是等同美國的納斯達克,或者國內比較的話,應該是中小板,所以他是成長型的企業,各類型的高科技企業特別多。

台灣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市場,叫做興櫃市場,它是一個二級市場,其實中國大陸證監會非常非常想學習的市場,就是所謂國內的三板市場,這是非上市、非公眾股的市場。他是怎麼規定呢?在上市、上櫃之前,這個股票必須要到興櫃市場交易6個月的時間,它是一個二級市場,這個二級市場基本上以往都是未上市股票不規範的買賣。台灣主管機關說,與其說他們做不透明的買賣,倒不如自己成立一個市場,就形成了興櫃市場,也是電子交易的。中關村的股權買賣交易系統、天津的交易系統、多次到台灣去學習。它的好處是在上市之前可以先讓企業在二級市場交易6個月的時間,另外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機制,另外可以讓投資大眾比較了解這個企業,不會說上市的時候不了解這個企業就來買股票。

另外台灣在去年的時候允許外國公司到台灣上市。有兩個基本名詞,第一個叫第一上市,第二叫第二上市。第一上市就是我說的允許境外公司到台灣上市,以往在台灣上市的時候,必須是台灣登記註冊的公司,就如同中國大陸的紅籌股的公司,台灣允許以境外的公司形式回到台灣上市,這是非常大的突破,而且資金用途可以百分之百用到中國大陸。早期這個規定,是希望台灣人返鄉回到台灣市場上市。但是,其實現在吸引了很多亞太地區真正純粹的外國公司,甚至大陸企業注意到他。第二上市,就是你在新加坡、紐交所上市,還可以到台灣上市,用國內的話講叫台灣預托證券,目前有18家。所以,我講的第一點關於名詞的定義。

第二就是台灣的價值在哪,中國大陸有很多證券法律規定是跟台灣這邊參考過來的。舉一個例子,像QFII這是台灣發明的。另外,中國大陸為什麼跟台灣很相似?因為台灣中小投資人比較多,中國大陸現在在證監會監理上有很大的思路轉變,以往很崇拜摩根史丹利,金融危機之後,對這種金融制度夢想破滅了,覺得台灣這個比較實在,所以大家談到融資融券、股指期貨,都是在參考台灣這方面的經驗,因為台灣主要針對個人投資者,而且在個人投資者教育上面做得非常好。因為台灣金融機構實在太多了,各位可能不相信,台灣區區2300萬人口,其中有230萬在中國大陸,基金管理公司40家,金控公司都有15家,在這麼樣一個極度競爭環境中,台灣金融機構要使出渾身解數討好投資者,在做好金融市場行銷方面非常非常創新的,這是大陸可以參考的。

第三個點,是亞太地區現在沒有一個適合中小企業非常好的交易所。很客觀地說,現在我們看到是在全世界興起一波新型行業,不管是綠色、能源,有很多的領域出來。但是有那麼多的中小企業,有沒有很好的交易所?沒有,香港的已經正式死掉,新加坡的也不成功,國內的創業板剛才專家提到,排隊的時間太長,所以只好讓中國大陸的企業往歐美去。當然,不是說不好,但是國內的企業到歐美去的時候,還是有語言、文化各方面的障礙。

但是,為什麼亞太地區不能有一個非常適合中國人的一個市場,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企業一定要到日本、南韓或者其他的地區去?其實台灣存在非常好的機會,但是台灣最大的問題是作繭自縛,今天這個門打開了,大家可以探討台灣作為一個中小企業,很多高科技的公司又是成長型的,投資的中小企業的投資者非常有實力。

最後一點,就是國內的企業到台灣這邊去投資應該把融資和投資這個事情結合起來,不要把台灣只當做一個融資平臺,其實台灣可以作為投資的,你去台灣投資,不是看台灣島內區區兩千萬人口的市場,你是去購買人才、技術、管理以及與國際化接軌的,所以到台灣,我覺得可以去做這個收購。我最近已經看出來,我在出來之前,我跟一家中國大陸在海外上市的企業,他們在那個交易所上市,但是他現在想到台灣做第二上市,他覺得台灣很多地方跟他相像,他是做高科技的,希望找一個兼併收購的對象,第二想在台灣投資、順便融資,這是非常好的方向。

將來如果兩岸三地交流更緊密的話,我相信一定會摩擦出更多的火花。香港到今天還是金融、房地產,希望台灣能跟香港不一樣。我希望隨著發展、隨著交流,這個時代會來臨。

(責任編輯:李孟鵬)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於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