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灣的金融範本
2007-07-17 07:45:07 華夏經緯網
關鍵詞: |
十年前,沒有人能確定香港未來會怎樣。十年後,香港一切經濟指標描繪出前所未有的榮景畫面。這讓一直唱衰香港回歸的“台獨”人士非常苦悶。那麼,香港經濟的繁榮為台灣經濟提供了哪些啟示?<<<<
一、香港 金融中心無可取代
香港回歸中國十年來,經歷亞洲金融風暴洗禮及金融市場震蕩。“中央社”發表文章認為,在大陸政府推出多項“挺港”優惠措施及內地企業大舉來港上市集資支援下,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競賽中明顯超越新加坡,甚至淩駕上海及東京,成為與倫敦、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擁有大批金融管理人才,加上資金進出自由,在人民幣沒有自由兌換及中國實行外匯管制下,香港扮演著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替代作用,以及中國企業離岸集資中心。<<<< 香港回歸十年競爭力增 晉全球三大金融中心
相關報道:溫家寶:香港回歸十年 其金融中心地位無可替代
英國《金融時報》:今日香港更像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被邊緣化了嗎?
藉為內地提供金融服務 香港提升金融中心競爭力
二、台灣 金融地位一落千丈
十年前台灣“中央銀行”信心滿滿的宣佈,要將台北建成“亞太金融中心”,沒想到十年後的今天,在各國爭取亞洲區域金融中心競賽中,台灣竟被排出局。<<<<
兩年半之前,台北101大樓對公眾開放。這座世界最高建築似乎大膽體現了台灣對未來的信心。如今,它看上去更像是在無望地提醒人們,台灣與外隔絕。樓內寬敞的大堂幾近無人,三分之一的樓層依然空置,而設計用於金融交易的房間仍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幻想。<<<<
回首往事,台灣曾是亞洲甚至全球範圍內經濟發展最為成功的典範之一,于上世紀70年代末被國際經濟組織列為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之列,是亞洲"四小龍"中的領頭羊。其經濟發展模式與道路為許多落後國家或地區所追隨,即使今天的祖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也借鑒不少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
而如今的台灣,距離建成亞太金融中心的夢想正越來越遙遠。<<<<
相關報道:被誰捆住了手腳?台灣金融業為何難登陸大陸
民進黨當局傾全力推動多次金融改革掏空台灣
島內業者稱,台灣要發展區域金融中心兩岸和諧是關鍵
國臺辦吁臺當局取消台灣金融機構投資大陸限制
三、香港為台灣提供金融範本
1) CEPA護港合作
2003年6月和10月,中央政府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分別簽署了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並於2004年1月1日起全面正式實施。<<<<
CEPA四年 帶來香港經濟連續三年高增長 自從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CEPA以來,到目前為止,港股主板市場的市值,已經上漲了256%。數據顯示,2004年年初港股主板總市值為5.78萬億港元,而至2007年5月31日,港股主板總市值已達14.84萬億港元。<<<<
2)港幣、人民幣"一國兩幣"
早在2007年4月就已經出爐的中銀香港的研究報告認為,隨著兩地經濟,金融關係的進一步強化,特區政府有必要及早檢討聯繫匯率制度,研究港幣和人民幣的相處之道。舊聞之所以一石掀起千層浪,是因為香港回歸10週年臨近,市場患上聯繫匯率“敏感症”。香港特首曾蔭權強調,到2047年後,香港才可考慮將港幣與美元脫鉤。<<<<
回歸十年 香港首筆人民幣債券面世 香港金融界期待已久的人民幣債券週三面世。港府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在出席國家開發銀行人民幣零售債券發行儀式時表示,在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的歷史性時刻,第一筆人民幣債券發行,從多個方面來看都具有特別有意義。<<<<
3)H股的雙贏之路
如今H股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集資額和影響力上,都已經逐步成為了香港股市的中流砥柱。而作為香港資本市場中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群體,一國兩制下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互通互動的產物,回顧H股十多年來的發展,不僅是一部跌宕曲折、幾經沉浮的歷程,也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的資本市場中不斷磨合、發展的縮影。<<<<
香港股市:背靠祖國到面向全球 對於回歸十年的香港而言,“背靠祖國”與“面向全球”或許是必須兼顧的兩種思維,自由經濟環境目前仍然維繫著香港金融市場的領先地位,但前瞻性的定位思考也已迫在眉睫。<<<<
(華夏經緯網綜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