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雜誌 - 封面故事 - 14兆商機啟動 電動車黃金10年
10年內,全球每10輛車就有一輛電動車

財訊雜誌 - 封面故事 - 14兆商機啟動 電動車黃金10年<br>10年內,全球每10輛車就有一輛電動車


為何大國紛紛投入?
戰略考量,不受石油牽制

長期追蹤電動車產業的瑞穗證券,二○○八年預計全球純電動車市場會在一五年達到十萬輛規模;但是十八個月後,上調到一百萬輛,是原先估計的十倍,理由是:「技術突破和商業預期的成長,超乎我們想像」。

為什麼各大廠爭先恐後投入電動車產業?雖然他們都大義凜然地表示,是為了降低溫室效應,然而值此不景氣的時刻,各國政府仍願意砸大錢補貼電動車,真正理由是希望擺脫對石油的依賴,達到「能源獨立」。

本刊採訪日產、三菱主管時,才知道此次已是日本戰後第三度推動電動車。在老一輩日本人心目中,二次大戰是敗在石油手上;因為石油運輸線被美軍封鎖,日本海軍才鋌而走險偷襲珍珠港,加速敗亡。如此慘痛而且深刻的教訓,促使日本政府、大企業屢敗屢戰的投入電動車開發。

中國也有類似的戰略思維。○九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石油自給率因此從二○○○年初的七成,驟降到○九年的低於五成。如能讓每年千萬輛新車都靠充電,就不用這麼仰賴被西方控制的中東油田。而電,反正中國有幾百年都燒不完的煤礦,以及愈來愈強的核能工業,倒不虞匱乏。

當然,政府一廂情願還不夠,電動車得贏得消費者的心才行。日產常務董事、技術本部長篠原稔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邁入大量生產、讓消費者檢驗之前,「電動車只是未經驗證的﹃故事﹄,現在可以驗證故事的真實性了」。

未來商機有多大?
電動、油電混合車年產值將達十四兆

經濟部顧問、通用汽車前研發總監許俊宸認為,電動車上路的第一個考驗將是「續航力」。例如,LEAF官方資料的續航力是一六○公里;但根據日產最新的資訊,在攝氏三十度的高溫(要開冷氣)、時速十公里(堵車)的狀況下,LEAF只能撐上七十八公里,「這樣就不行了,美國人開車都開很遠的。」

然而日產總裁高恩的想法很簡單:他不打算賣給所有人。九五%美國人每天開車里程不超過一六○公里、多數家庭擁有兩輛車(要出遠門度假可以開另一輛汽油車),只要這群人買LEAF,就萬事OK!所以日產的LEAF預訂制度其實大有玄機,如果發現申請人的用車習性不適合電動車,會勸他先不用買。

法國電動車跨部會推動小組總經理聖馬克(Jacques SaintMarc)則認為,外界太在意續航力的缺點,他個人開一輛改裝的標緻三○五電動車上下班已經好幾年,至今非常滿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