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的部落格: 《名家觀點》 台灣併購走出去

黃齊元的部落格: 《名家觀點》 台灣併購走出去

2011年3月24日星期四

《名家觀點》 台灣併購走出去

《名家觀點》 台灣併購走出去
【黃齊元】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日前表示,對金融業擬透過整併擴大規模、提升競爭力表示尊重,與財政部對整併方向有「共識」,對「公公併」(公股金融機構整併)則表示「沒有反對必要」。這是陳主委第一次對金融業併購(M&A)明確表態,完全改變以往保守態度,我們對此予以高度肯定,相信這會是提升台灣金融業規模與視野的重大政策。

美國第二大電信業者AT&T剛宣布斥資390億美元,收購第四大業者T-Mobile,將成為全美電信龍頭,占領高速無線網路市場。最近全球電信網通業由於4G和「三網融合」趨勢,有許多併購案產生,從王雪紅董事長個人收購香港TVB、宏達電收購無線多媒體傳輸公司Saffron Digital、富邦蔡家和旺旺蔡董事長收購有線電視、八大電視賣給EQT Partners,到聯發科收購Wi-Fi晶片廠雷凌,都和此有關。

台灣產業併購的動力應不只限於金融和電信,我們覺得許多產業在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都有打造「中國平台」和「全球平台」的需求,應該透過 M&A手段達成。台灣產業必須從傳統水平整合,走向跨國垂直式產業鏈重組,合作夥伴可以包括外資企業、大陸企業和私募股權基金。

對台灣產業的併購,我們有幾個建議:第一、不要只限於金融業,應擴張到各行各業;第二、不要僅限於大企業,更應延伸到中小企;第三、不要僅在台灣,要跨國走出去;第四、不要只強調降低成本(cost cut),還要重視未來成長(growth);第五、不要只有水平合併(consolidation),更要走向垂直整合(integration)。

中國大陸電信設備巨人華為對美國3Leaf200萬美元投資案最近遭美國國會否決,大陸食品龍頭光明乳業對全球第二大優酪乳製造商法國Yoplait(優沛雷)17億歐元併購也未成功,說明全球企業對中資的期待與害怕。台灣可以搭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順風車,大陸企業結合台灣夥伴可以減低外國企業對中資的敵意。

台灣企業也可以結合私募基金,到海外收購技術、品牌和通路,和中國企業競爭海外布局。由於台灣的國際化、行銷及人才優勢,不少歐美日公司其實更傾向賣給台灣企業;台灣有國際貿易和行銷,但缺乏國際經營和國際財務。

另外,台灣企業可以結合外國企業或基金一起進軍中國市場,發展自有品牌或成為外國品牌的中國夥伴。愛馬仕(Hermes)為中國市場創造新品牌和Prada 到香港上市,均說明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渴望。台商從代工轉型品牌從未有這麼好的時機,不過必須懂得運用各種併購、私募和結盟手段。

台灣企業和陸資合作,可能也要改變方式。浙江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表示「台灣市場小,人口少」,擔心投資反而造成競爭和傷害。其實台灣的投資價值不只在於台灣市場,更重要的是台灣的know-how。台灣政府和民間都應該學習包裝自己,向外資和陸資推廣行銷台灣價值,在「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共同成為策略夥伴。台灣know-how應發展成為商業模式、品牌和技術,可以輸出複製,不僅限於「台灣市場」,而在海外以不同形式發揚光大,創造價值。

台灣主管機關應該徹底檢討現有法規,放寬企業海外併購的限制。上市公司募資海外併購如能產生綜效應被正面對待,而非被視為風險。大部分台灣企業都需要轉型,「引進來,走出去」會成為新常態,M&A將成為新成長策略。資本市場如果不能支持台灣企業的關鍵轉型,將造成台灣企業出走,加速邊緣化的危機。(作者是台灣併購及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2011-03-24/經濟日報/A4版/焦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