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台灣需要清楚的金融願景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名家觀點/台灣需要清楚的金融願景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名家觀點/台灣需要清楚的金融願景

最近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表示,新加坡應積極發展成為亞洲繼香港之後,第二個離岸金融中心。去年李光耀曾公開表示,新加坡前三大銀行,應該整併成兩家,才能提升區域競爭力。

新加坡證交所併購澳洲交易所失敗,但其總經理表示,還會再探討其他可能性,如果香港證交所願意和其合併,新交所願意做小。

韓國金管會上個月表示,正在研議將第二大證券公司Daewoo在第三大Woori合併的可能性,若成功將超越三星證券,成為韓國第一大證券公司。

另外,南韓證券交易所日前也表示,對於和外國交易所合作或策略聯盟將「研究一切的可能性」。2月時,南韓交易所才以技術提供方式入股亞洲最新成立寮國交易所49%的股權。

中國大陸宣稱上海將在2020年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但香港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因為人民幣國際化而找到新定位,迄今人民幣存款餘額已達4,500億元,香港聯交所並宣稱要積極發展人民幣新商品以及成為人民幣離岸籌資中心。

台灣金管會近期表示將鼓勵金融機構整併,並同意「公公併」,不過,隨後財政部長和金管會主委都否認有「第三次金改」,政府對金融業的大政策是什麼?社會各界仍然不甚清楚。

亞洲另一波金融海嘯即將來襲,新發展趨勢將徹底改寫傳統金融市場遊戲規則,這些包括人民幣國際化、香港成為全球IPO籌資中心及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A股市場興起、中國大陸企業積極走出去併購、全球交易所整併以及跨境上市成為主流。台灣的金融大戰略是什麼?有沒有考慮到這些趨勢?業者和政府最大期待只是不斷要求大陸讓利,但我們對陸資來台雙方平等開放的原則與底線為何?政府至今尚未開放陸資參股任何金融機構。

下一波改變的推手是「全球化」和「區域化」,台灣若沒有前瞻的戰略和寬廣的願景,只會被更加「邊緣化」。亞洲各國都根據中國興起制定因應策略和新定位,台灣官員對於中國議題不是迴避就是流於一廂情願。我們不但需要「金管會」,也要有「金建會」,平衡發展和監理。

台灣需要有更大膽的戰略:比如說加速交易所和櫃買中心四合一、參股其他證券交易所或引進策略投資者、利用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明確制定金融機構整併的原則和時間表、放寬陸資外資參股台灣金融機構、以及透過龍頭機構帶動金融產業整合。

台灣的金融願景,應有以下幾個重點:第一、必須有根本性的改革,甚至探討敏感議題,而不只是漸進式的調整;第二、要有亞洲觀和國際觀,強調區域競爭力;第三、正視中國興起的現實以及人民幣成為亞洲貨幣的趨勢,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第四、必須務實,不要流於口號,比如說台灣早就不可能成為亞洲籌資中心和資產管理中心了;第五、放棄恐中情結,不再以有無陸資作為招商引資核准前提;第六、加強溝通,讓社會大眾清楚知道終極目標和時間表,不要為了逃避責任而留給市場決定。

配合「黃金十年」,經濟部已有較清楚的戰略,比如說兩岸搭橋專案、台日策略聯盟、發展生技產業和國際醫療園區等。金融和經濟是一體的兩面,台灣不能沒有金融發展戰略。二次金改錯在執行偏差,但其出發點並沒有錯,現在正是台灣進行下一波金改,超越地域、跨越藍綠的關鍵時刻。

(作者是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2011/05/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