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變國際金融中心 漫漫長路|即時新聞|中時電子報

上海變國際金融中心 漫漫長路|即時新聞|中時電子報

上海變國際金融中心 漫漫長路

  • 2011-05-20
  • 【中央社】

 「人民幣沒有完全兌換,上海短期很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曾任美國哈佛商學院副院長的學者奎爾奇,在陸家嘴論壇上一針見血指出,上海想變成國際金融中心,有著急不得的困難。

 奎爾奇 (John Quelch)曾任倫敦商學院院長、美國哈佛商學院副院長,今年2月才到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擔任副院長職務,他美式直言風格,讓同台的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笑得好尷尬。

 上海想跟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2008年第一屆陸家嘴論壇就喊出「上海時區」。

 當時上海的構想是,全球金融市場24小時運轉,按交易時間劃分為三個時區,倫敦和紐約各佔其一;上海的目標是做亞太區領頭羊,於是喊出「上海時區」力拚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而奎爾奇一語點醒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大夢,有著上海無法控制、且必須面對的夢醒時分,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陸家嘴論壇上都說,人民幣「可兌換」的需求是中長期發展進程,短時間無法實現。

 人民幣要完全國際化,操之於北京;但上海積極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企圖,不是沒機會。

 在陸家嘴論壇上聽得到很多敢言、直言的論調,這是上海開放的一面。

 陸家嘴論壇前第一次發布的「2011上海金融景氣指數」指出,上海金融機構和人才發展相對緩慢,有待提升。來自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的報告,上海人自己檢討自己,沒有太多客氣禮貌。

 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更毫無保留,他在昨晚浦江夜話時說,相較於全世界人口,中國13億人用人民幣「只是少數」。他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必須錢走出去、人走出去,最後是人扛著錢走出去,才算真正國際化。

 上海要做國際金融中心,硬體各項建設早就可跟英美比拚;但軟體「人的部分」,得吸引更多國際級人才踏實逐夢。

 奎爾奇用上海世博時喊出的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說,人們如果不能在上海獲得接近倫敦或紐約的生活品質,他們不會離鄉背景。

 他肯定上海已經是世界重要大都市,但他沒說得更清楚的「生活品質」,是除了人民幣國際化以外,上海更需要的。

 就像奎爾奇說的,一個城市在各個層面都有吸引力,自然就會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展現。10005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