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報導:全球氫能源的廠房和設備投資,2012年將達55億美元

市場報導:全球氫能源的廠房和設備投資,2012年將達55億美元

氫經濟(Hydrogen Economy)指的是利用氫氣作為能量載體以應對能源危機、城市污染及溫室效應等問題的一種經濟結構,當中包含了氫氣的製造、轉化、儲存、傳送技術的市場。2006年全球投資建設氫經濟產業超過13億美元,2007年可望增加至約17億美元,並於2012年達55億美元的規模,未來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27%。


將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水力等)轉化成車用燃料並非如使用生物燃料般容易,目前最可行的辦法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把水電解,從而產生氫氣而利用之。除此之外,亦可透過核能、化石燃料或化學物品來產生氫氣。使用氫氣作為燃料,雖然提煉的成本較高,但基於來源取得容易,而且能有效的減少空氣污染的問題,故多個國際性組織都積極推動氫經濟的發展。

根據 BCC Research 公司發表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投資建設氫經濟產業超過13億美元,2007年可望增加至約17億美元,並於2012年達55億美元的規模,未來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27%。

氫氣轉化能源技術(例如燃料電池、氫內燃機和渦輪機)是目前市場營收的最大宗,於2006至2007年間佔有78%的比例,但2012年時預估會稍微下降至76%。這塊市場以26.2%的年複合增長率成長,並於2012年達到40億美元以上。

另一方面,氫氣儲存和傳送技術的市場營收預估將會從2006年5.5%降為2012年3.9%。換句話說,它在氫經濟的整體市場營收佔有率將會減少。至於氫氣的製造技術則被業界看好,將從2006年10.6%提升至2012年14.3%,以年複合增長率37.5%的優異表現,相信能於2012年時提升至7.864億美元。其他氫技術的市場,如氫氣感測裝置(hydrogen sensors),將持續保持在5.9%的水平。

目前氫經濟仍處於開發階段,未來成功與否的主要關鍵仍在於新技術開發及成本降低。

國內目前有亞太燃料電池科技公司、台達電、大同、南亞等集團進軍燃料電池系統市場,其中南亞電路板公司積極發展甲醇燃料電池供手機、筆記型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用品使用,亞太燃料電池科技公司積極開發燃料電池電動機車之相關關鍵技術。

工研院能源暨資源研究所,因配合經濟部能源局長期推動「燃料電池技術開發」計畫。最早自1988年起開發磷酸燃料電池及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相關零組件,包括電池組、電極板及重組器。最近,工研院能環所研發的「無薄膜燃料電池」可增加電池的穩定性,並增加產生功率,提高發電0.1~0.2伏特、轉換功率可提高10%~20%,未來可應用於可攜式電子商品、車用電子商品等。若以全球車用電子商品1年有8,000億美元的產值預估,商機很大。

元智大學於2000年成立燃料電池研究中心,投入燃料電池研究應用領域,短期目標是以PEMFC相關技術為主,因其應用層面最廣,國際間技術成熟度高,商品化時程最短。長期目標則是直接甲醇燃料電池及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發展。

亞太燃料電池科技公司於2001年提出「整合性業界開發產業技術先期研究計畫」以開發燃料電池電動機車之相關關鍵技術。

目前包括NEC、Toshiba、富士通、Toyota、Honda、GM等公司也都已經投入積極開發燃料電池。(1275字)

關鍵字:氫經濟產業、再生能源、氫能源

(科技產業資訊室-- Kongyeah 編撰,2007/11/0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