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長江三角洲地區85%的能源要從外地調入,像天然氣這樣的潔淨能源更為稀少。
中石油集團日前發布新聞,西氣東輸二線「一幹八支」2012年將全面建成,西段年輸氣能力將突破300億立方米;而今年6月30日,來自中亞的天然氣順利抵達廣州,西二線幹線按期投產;截至目前,已累計輸送天然氣116億方。
經濟日報報導,實施西氣東輸工程,把西部的天然氣通過大管道運往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在資源和市場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既能把西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又能為東部能源結構乃至經濟結構調整奠定基礎。可以說,這是一項促進東西部共同發展的雙贏工程。
新疆是天然氣資源富集區,天然氣區面積占全疆五分之一。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給新疆經濟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疆工業增加值漲26.8%
據報導,有人算了三筆帳:
——西氣東輸工程啟動後,新疆氣田的固定投資至少200億,再加上疆內管道工程建設投資,將使全區工業增加值增長26.8%,財政收入增加數億元。
——迄今為止,塔里木油田用於購買物資、雇工和繳納稅金的支出累計已達125億元。今後,油氣田開發過程中大量的基建工程、設備維修、物資運輸、探區內各類泥漿助劑、建築材料及商品供應仍將由當地企業承擔。這些無疑會拉動新疆相關產業發展,擴大就業。
——若以年產120億立方米天然氣算,塔里木油氣田每年可增產數百萬立方米的重烴及凝析油,這些優質石化原料,將有力促進新疆石化工業發展。
拉動了西部地區經濟
除新疆之外的沿線西部地區也將從西氣東輸工程中受惠不少。據中國石油西氣東輸工程項目經理部總經理陳吉慶表示,全長4000公里的主幹管道,靜態投資400多億元,其中67%要在西部地區建設,對西部地區經濟的拉動顯而易見。
以上海為例,目前上海每年消耗煤炭4200多萬噸,占全市一次能源總量的70%左右,其中煤炭消耗量和消耗密度一直居全國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僅使上海市跨入煤煙型污染城市之列,破壞了上海的生態環境,而且也影響了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
可減少對煤炭的依賴
一組數字顯示,上海市每年酸雨發生率為11%,江蘇省為21%,杭州等浙江主要城市高達50%。過量使用煤炭是造成這種狀況的罪魁禍首。
用天然氣替代煤炭,是這一頑症的剋星。因為天然氣可減少90%以上氮氧化物和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按年輸120億立方米天然氣計算,西氣東輸工程可置換近3000萬噸煤炭消費,從而大量減少二氧化碳、煙塵、粉塵等污染物排放。
更重要的是,西氣東輸工程的啟動,喚醒了人們使用像天然氣這樣潔淨能源的意識,加快中國發展天然氣的步伐。按照有關部門的規畫,到2010年中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率將由現在的2.2%上升到8%。
陳吉慶說,西氣東輸工程總投資1200億元,其中氣田勘探開發投資200億元,管道主幹線投資400億元,下游投資600億元。4000公里管道建設,將使用鋼材200萬噸,焊條5100噸,挖填土石方量超過30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大量的水泥、木材、閥門、儀器儀表和自動化設備等。這些將多方位、多層次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特別是促進相關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早在去年7月,當局就宣布了西氣東輸工程實行全線對外開放,全面對外合作,並明確了兩個重大突破和兩個不受限制。兩個重大突破是,將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經營和城市管網的建設改造列入全面對外開放和合作的範圍,此前,這是兩個不對外開放的領域。兩個不受限制是,西氣東輸管道工程不搞國有獨資,外方可以控股,比率不受限制;對外合作方式不受限制,可以採取合資、合作或其他形式。
這種開放姿態和合作態度,無疑傳遞出中國政府的開放決心,也預示著在西部開發中開放將是一個重要的主題。
西氣東輸的序幕已經拉開,似乎已能看見一條新的經濟帶正在中國的大地上崛起。
穿沙海、跨冰雪、鑽高坡、越澤國 跨越最多地貌工程
穿沙海、跨冰雪、鑽黃土高坡、越江南澤國……這是中國目前管道施工中跨越地貌最多的一項工程;工地上曾颳17級大風、工地溫度曾高達攝氏57度……。
西氣東輸的主體工程是鋪設管道,人們常把它比作「氣龍」。硅芯管,是與氣龍自始至終結伴而行的「小龍」。它與管道同溝敷設,號稱西氣東輸的「神經中樞」。而西氣東輸場站電氣安裝與衛星通信等工程建設,則是擊活氣龍的神經中樞,使其保質保量煥發生命之光的關鍵一環,更是畫龍點睛的神聖一筆!人民網報導,素有「百里風區」之稱的蘭新鐵路山草湖至紅層區段,曾經颳起瞬間風力17級的強風,碗口粗的樹木被攔腰吹斷,拳頭大小的石塊在空中嗖嗖狂飛。
這場大風所經之處,正是西氣東輸第四標段所在地。突如其來的罕見大風,能見度基本為零,狂風將北面五間彩板房拋出數米外,職工們趕緊將在營地附近施工的幾輛翻斗車開到了營地北面的上風口,首尾相接形成一道擋風屏障。
據報導,而17標段位於山西蒲縣與浮山縣間,該段既有石質山地,又有河谷川台,施工難度很大,最麻煩的是這裡的冬天,天氣奇冷。管道施工,剛做完一次回填不久,上面的細土就凍成了冰疙瘩。為了保證硅管回填達標,施工人員每填一次土,都要細心地把凍土敲碎,許多職工的手都生了凍瘡。
報導指出,天山是中亞管道進入中國境內的第一道屏障,新疆果子溝隧道穿越,正常需要三年才能完成,但留給建設者的工期只有18個月,參建隊伍立下軍令狀:「就是用手摳,也要按時把隧道貫通!」此地還曾發生過雪崩意外,造成四名工作人員罹難。
環保情 處處見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西段工程,途徑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四省區,區域內生態環境脆弱,文物古蹟眾多。新疆日報報導,沿著西氣東輸二線進入哈密南湖戈壁,管道鋪設地植被保護完好。負責施工的管道三公司項目經理田寶洲稱,施工中,按土壤的生熟層分層剝離,最後按原樣回填恢復地貌。
據報導,按照國際慣例,直徑1219毫米管道建設的作業帶寬度應為35米。為了節約用地、保護植被,工程初期設計減少為30米,隨後又減到28米。對一些特殊地段,作業帶寬度進一步縮減。
2008年西氣東輸二線開工前,為把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中國石油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專門立項,邀請國家環保部、水利部、中國農業大學專家,制定生態修復規畫,聘請專業部門做恢復植被工作。
果子溝和賽里木湖以風景優美聞名於世。華油工建為了盡量減少對草場的破壞,採取草皮大挪移、壓縮施工面積等多種方法保護草場。華油工建在賽里木湖風景區核心段施工中,將原設計的28米寬的作業帶壓縮到20米;他們還利用原有的三條草場牧道作為施工機械進場便道,沒有開新的便道。鑑於草場表層薄,無法進行剝離保護,建設者在作業帶鋪上塑料布,再鋪上30厘米厚土,將草皮與施工設備隔離。同時,他們還購置了適合當地生長的草籽,等管溝回填後播下,確保第二年草場最大限度地恢復原貌。
各參建單位不把任何工業和生活垃圾留在現場,甚至連焊接打磨濺落的鐵屑都用磁鐵吸淨。建設者們堅守「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除了記憶,什麼都不帶走」的誓言。
上海人 享福氣
西氣東輸工程自2004年年底正式向上海等地輸氣以來,大幅改變了上海人的生活。
上海白鶴鎮分輸站是西氣東輸的末站,也是上海接收天然氣的首站。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簡稱「中國民族」)消息指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煤爐曾與上海人的生活密切相關。這樣的生活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有所改善,煤氣替代了煤球,但上海人也是對它又愛又恨,因為不但對大氣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還有相當大的安全隱患。
劉芳老人退休前是上海市的一名紡織女工。對於改革開放前燒煤做飯的歷史,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麻煩。由於每天要早起生火,弄不好就滿屋是煙。燒飯燒菜也很慢,浪費時間。後來有了煤氣,安全問題不說,光就每隔一段時間搬煤氣罐爬樓梯就讓老太太一家人頭疼。但有了天然氣後,就方便多了。
儘管上海市1999年4月就用上了天然氣,但由於氣量小,受益人群非常少。西氣東輸工程的誕生,將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真正成為了上海人的「福氣」。
另據新民晚報報導,「西二線」主供氣源為中亞天然氣,境內管道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東至浙江、上海,南至廣東、香港、廣西,線路總長約8704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西二線」將把從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進口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沿線中西部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等用氣市場。
上海市民從2004年開始享受「西氣」。截至去年底,「西一線」共向上海地區供應天然氣133億立方米,每年供氣量占據上海市場「半壁江山」。在寧夏中衛,「西一線」和「西二線」相連,一旦上海出現用氣緊張,其他地方的天然氣也能經過四通八達的管網趕來「救急」。到2015年,「西一線」和「西二線」對上海的供氣量將「對半開」。
寶鋼集團特鋼廠是上海第一家用上「西氣」的企業。寶鋼集團特鋼分公司與想像中的「黑、大、粗」鋼鐵廠完全兩樣。沒有林立的煙囪,沒有噴吐的黑煙,現代化的廠房寬敞整潔,廠區像一個花園式綠色工廠。
但工廠以前並不是這樣。過去,企業煉鋼使用焦爐煤氣,每年要排放2000噸二氧化硫和300噸煙塵,特別是旗下的特鋼廠,因為利用煤氣煉鋼,一年產生2585噸二氧化硫和340噸粉塵及二氧化碳。煙塵味道讓人常年不敢開窗,窗台上常常是厚厚的一層灰。西氣東輸讓它們摘掉了「污染大戶」帽子。
《小檔案》
西氣東輸
「西氣」主要是指新疆、青海、川渝和鄂爾多斯四大氣區生產的天然氣;「東輸」主要是指將上述地區的天然氣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2002年7月4日正式動工建設,2004年12月31日正式向上海等地輸氣。西氣東輸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輪南,東至上海市西郊白鶴鎮,途經庫爾勒、吐魯番、鄯善、哈密、柳園、玉門、酒泉、山丹、金昌、古浪、中衛、鹽池、靖邊、洛陽、鄭州、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終點為上海。東西橫貫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等9個省區市70個縣。幹線全長約4000km,設計年輸量120億立方米。
Read more: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西氣東輸 迎來潔淨能源時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