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十二五”電力裝備急需國產化_中國能源網

能源局:“十二五”電力裝備急需國產化_中國能源網:

能源局:“十二五”電力裝備急需國產化

2011-08-25 09:02:08 中國電力網  微博評論瀏覽次數:24
字號:T |T

近日,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在“2011第六屆中國電工裝備創新與發展論​​壇”上指出,我國能源行業有很大發展空間,面對巨大的市場,企業應積極創新,實現電力裝備國產化。同時,他還分析了“十二五”期間不同能源行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李冶指出,“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能源行業要保證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能源的需求,總的來說'十二五'期間能源還是會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我們提出一個規劃,2015年電力裝機容量預計達到14.7億千瓦,2020年可能達到18.4億千瓦,2030年可能達到24.7億千瓦,應該說這是個比較保守的數字。”

14.7億千瓦,再加上電力結構的調整,能源行業將為電工設備製造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專家指出,圍繞著這樣大的市場需求,電工電氣行業下一步發展中急需創新。

一手抓“700度”一手抓常規火電設備國產化  

李冶指出,“十二五”期間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仍然是主流,以火電為代表的傳統電力的高效清潔節能減排發展仍然應放在首位。預計到2015年,我國煤電裝機將由目前的7億千瓦上升到10億千瓦,屆時我國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火電大國,而裝機容量到今年年底基本上能達到世界第一。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技術是在引進的基礎上研發的,雖然可以說有自主知識產權,但畢竟不是自主研發,特別是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的管道、閥門、泵等很多關鍵材料和關鍵配套件還不能完全實現國產化,大的鑄鍛件目前也還是以進口為主,價格非常高。

談到近期頗受關注的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簡稱700度),李冶表示:“曾有人提出'十二五'就把示範工程建出來,但這是個長期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作為長期的戰略。另外,要通過'700度'拉動常規設備、材料和技術的發展。一手抓'700度',一手抓常規火電的泵、閥、管道,以及電氣控制系統的國產化。”

燃氣輪機技術一定要有重大突破  

燃氣輪機是能源行業的一個重要領域,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發展需要燃氣輪機,“十二五”期間火電規模取決於燃氣發電的規模,如果燃氣發電增加1000萬千瓦,火電就可以減少1000萬千瓦。

李冶指出,目前初步規劃“十二五”燃氣發電新增3000萬千瓦,投產3000萬千瓦。“如此巨大的市場容量,必須實現自主創新。”

我國目前也已具備發展燃氣輪機的條件。十年來,燃氣輪機通過大規模的招標得到了發展,“我們的大規模招標絕不是簡單的用市場換圖紙,而是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像五軸數控器、三坐標測量儀等設備,我們不但趕上了國外,加工製造水平還超過了他們。現在既有市場的需求,又有企業創新的載體,'十二五'燃氣輪機的技術一定要有重大突破。”李冶認為。

李冶強調,在常規發電中,常規火電和燃氣輪機是最基本的發展方向,“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通過基礎研究、裝備國產化、試驗示範工程和創新平台,四位一體打造常規發電和燃氣輪機的創新。

新能源裝備要“新”在技術  

面對福島事故及事故帶來的恐慌效應,我國到底應如何發展核電?李冶認為,現在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技術路線的選擇。“針對這次福島核事故,溫總理提出要用最先進的核電標準對在役和在建項目進行檢查。核電發展技術路線和建設標準問題,必須早日提上日程。”二是裝備和材料國產化。“無論走哪條技術路線,這麼大的裝機容量不國產化是不行的。雖然核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我們還要有積極的態度,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裝備材料的國產化。”

針對爭議頗多的水電行業,李冶強調,“抽水蓄能是水電重點攻關的項目。抽水蓄能核心在輔機,現在電力電磁控制設備基本靠進口,'十二五'期間希望抽水蓄能基本實現國產化。抽水蓄能和燃氣輪機是電力調峰最好的手段。”

從2005年的幾百萬千瓦,到現在並網超過3000萬千瓦、裝機容量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成為風電第一大國。但有專家指出,風電不能光要“千瓦”,還要“千瓦時”,發電量更重要。除了規劃、設計、並網問題以外,風機質量是非常大的問題。“所以一定要規範。下一步我們將在標準、檢測、認證等方面加強管理,不能讓什麼風機都進入市場,要真正看到風帶來的清潔電力。國務院領導最近很多批示要求做好這個工作。”李冶透露。

太陽能設備同樣要保證質量,李冶指出,“常規能源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但新能源可能大家還沒吃到苦頭,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比如並網是個很大的問題,其中很多涉及到電工電氣的製造。低電壓穿越就和變頻器有很大關係。風機的變流器和太陽能的逆變器現在基本上都控制在外國公司手裡。所以一定要突破核心技術——特別是圍繞風電、太陽能和電網接入的控制調節並網補償技術。”他強調,“新能源最大的新是技術新。”

抓住骨幹網架和智能電網推進機遇  

李冶指出,作為直流供電第一大國,我國這幾年在電網技術上進步非常大,除了套管基本都可以自主製造。下一步,骨幹網架的加強和智能電網的推進會給輸配電設備產業帶來機遇。目前正在進行的100萬伏交流和80萬伏直流特高壓項目,關鍵設備還是主要依靠進口,代價非常高昂。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正在製定國家電網規劃,但這個規劃和國家電網公司自身的想法不太吻合。國網公司想建設以特高壓為主幹網架的全國統一的系統,特別是要在“三華”實現同步聯網的電網。按照這個規劃,“十二五”期間要新建十四條特高壓直流,其中有一條是正負1100千伏,還要建交流的100萬伏的三縱三橫的網架。

“我個人認為,每個國家的電網與能源結構、電力裝機結構和地域佈置是有關係的,不能一概而論。但有些理念應該是共同的,比如電網應該安全、可靠、高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一定要適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電網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助力器,是電力市場的載體。”李冶強調。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