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民營化最成功國家 人民對油電價有制衡和對抗力量
好長一段時間,全世界政府把持了電力供應,直到1979年前,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力排眾議,堅持「政商脫鉤」,搬開政治立法的大石頭,在柴契爾夫人與繼任首相梅傑的努力下,英國成為民營化最成功的國家,石油、電力、自來水、瓦斯等國營企業,陸續在1980年代轉為民營,市場因自由開放而起飛。
石油是第一波開放的民營化企業之一,1980年代中期油價暴跌,英國政府決定將手中的石油公司股權,全數向民間出售,讓石油產業和政府角色分道揚鑣。
目前,英國包含進口有30家石油公司,不僅提供不同的汽油價格,還存在區域差異,南部平均價格比北部便宜。不同業者經營的成本不同,使得油價每天是浮動的,因而出現了許多「油價比較網站」,按照不同地區,提供36小時內價格最便宜的加油站,單價、加油站地址、品牌資訊齊全,駕駛人可以按圖索驥,找到所在地區中最優惠的油。
這些網站資訊,由駕駛人自願發動更新。如同台灣人熱心打到廣播電臺報路況,英國駕駛人以找出便宜油,吃好道相報為樂。
電力,技術改革慢、投資回收時間長,被視為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民營化企業。而分割是最困難的部分,政府先將中央電力管理局分割成兩家配電公司、兩家發電公司,原先12家區域性管理局,改組為電力行銷服務公司,直接對客戶負責。1990年代向民間公開釋股,政府股份完全退出,完成產、輸、供電分離的民營輸電網。
民營化後的英國,商業及家戶平均用電成本下降了2.5%,英國電力公會發現,電力工業裁撤冗員,勞工生產力卻提升了將近一倍。單就稅收和消費者利益,民營化五年後的社會福利,總計增加40億英鎊以上。此外,政府將股權分散到民間,約有五分之一的英國公民成為民營企業股東,活絡了資本市場的交易。
除了財政上的實質利多,更重要的是,人們在民營過程中多了選擇的權利。用戶可以選擇所在區域的電力公司,也可跨區使用其他配電公司的方案。
除此之外,民營化後電力價格波動程度較高,英國電力市場形成短期、遠期和電力期貨市場,讓生產者和客戶之間自由議價。有些客人會和電廠簽訂遠期合約,保障自身權益。市場開放後,人民對電價多了制衡與對抗的力量。
歐盟:強製成員國開放市場 德國除了能選費率,還能挑發電來源
英國成功打響自由市場的好處,先進國家紛紛將電力自由化,納入政策方向。歐盟在2003年實施「第二次電力自由化指令」,落實歐盟區內,能源市場的自由競爭機制,強制要求會員國在2007年,必須對所有電力用戶開放電力市場。
和台灣面積相倣的荷蘭,國內有28家電力公司;德國電力市場,龐大到存在900家電力供應者,提供7000種各式各樣的電力費率,讓消費者根據需要,找到最適合的電力契約。
德國除了公營電力公司,各家民營電力公司為了提高競爭力,設計出不同費率的電力契約,吸引各種顧客群。單身貴族或用電量低的客戶,可以選擇零基本費、單價高的契約;上班族白天不在家,電力公司提供白天費率高、夜晚及假日有電費優惠的契約。
德國政府還規定,電力公司必須在各種方案中,註明電力生產方式。用戶在比較契約時,可以知道自己選擇的電力是火力、核能、水力或是再生能源,有一些電力契約是單一來源,有一些是多種不同來源的混合電力。因此,用戶除了價格優惠,也能選擇再生能源的電力,響應愛地球的概念。
然而,終結能源市場的壟斷,解方並非民營化,而是真正解除自由市場中的競爭限制,才能讓人民實質受惠。
香港:亞洲最早電力民營化 兩家公司分區寡佔,民眾無選擇權
負面案例則是鄰近的香港,這裡是全亞洲最早電力民營化的地區。1889年,香港電燈公司成立,供應香港島的電力;1901年,另一家中華電力出現,全香港的電力,就由這兩家民營公司寡佔了超過1個世紀。 雖然是民營公司,香港民眾絲毫沒有感受到價格競爭的好處。主因是,香港地區的電力網一分為二,南邊香港島由香港電燈獨家供應,北邊九龍、新界由中華電力單獨負責。雖是民營,卻是由兩家公司分區壟斷,民眾毫無選擇的權利。 香港政府認為,貿然開放電力市場會導致電價大幅波動,加上多家公司共用電網,會影響供電系統的穩定性。2008年,香港政府和兩家電力公司簽訂為期10年的管制計畫協議,默許兩家電力公司繼續壟斷市場。 在這樣的政府「保障」下,香港兩家電力公司2011年底宣佈,電費將漲6%和9%,高於通膨率。供電香港島的香港電燈,10年來六度調漲電費,相較于中電曾經五年凍漲,造成「一個香港,兩樣電價」。使用港燈的香港島用戶,必須付出比九龍地區貴了27.5%的電價,隔著一個維多利亞港,南岸居民被迫接受貴了近三成的電力支出。 民營化的可貴之處,在於開放競爭機制,讓資源配置從行政手段轉變為市場競爭,由政府或業者一家獨大,社會都無法從中得到公平正義,也拖累了產業效能。 根據《麥肯錫季刊》(The McKinsey Quarterly)指出,英國多數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低落,根本原因來自於政府管制過多、介入太深,以及導入的競爭太少。 柴契爾夫人當初推動民營,她的信念是「小政府會更有效率」,市場在開放過程中找出生存之道,而非期待政府作為。當前至少20個以上先進國家電力自由化,台灣人民,還要被動承受政府支配多久?(撰文:劉于甄,《商業週刊》) 【小資料】先進國家電力 幾乎都已自由化 完全自由化 歐洲:德國(全國有7千種電力費率)、義大利、挪威、英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 亞洲:新加坡(亞洲第一個電力市場完全自由化國家)、紐西蘭、澳洲 中南美洲:智利 北美:美國(全國有3千多家電力系統業者激烈競爭)、加拿大 國營壟斷 亞洲:台灣、南韓(亞洲四小龍中工業電價最低)、中國、泰國、越南、印尼(電價由政府把持,一次漲幅10%至15%)、寮國、印度 中南美洲:巴拉圭 非洲:奈及利亞、南非 資料來源:工研院、臺經院 ■相關報導 中國發電量世界第一,再生能源迅速擴大英國天然氣集團新技術戰略室主任:「我們有責任選擇實現低碳社會的技術」【記者部落格】在新興市場國家不能只賣產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