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內部書籍發行:按名單通知有資格購買的領導_歷史頻道_鳳凰網

揭秘內部書籍發行:按名單通知有資格購買的領導_歷史頻道_鳳凰網:

揭秘內部書籍發行:按名單通知有資格購買的領導

2012年11月14日 10:03
來源:鳳凰衛視 作者: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當時出版社有個花名冊,登記了有資格購買的各地宣傳部門和文藝部門的領導,以及個別的名作家。出版的時候,會按照名單通知他們,出了這樣一本書,你要不要買,要買的話寄錢過來,我們再郵寄過去。這是當時“黃皮書”的主要發行方式。
鳳凰衛視2012年11月13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上世紀八十年代,以特殊形式翻譯出版發行的“皮書”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精神饑餓的近20年時間裏,它們曾經是人們珍貴的高級點心,被限制在內部閱讀,以反面教材供批判使用。其實在高層幹部、知識青年的這個圈子裏是在隱秘地流傳,啟蒙了一代知識青年。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出版了一大批外國政治、歷史、哲學、文學著作,一律以灰色、黃色、藍色、白色、綠色等單一的色調作為書衣。時稱“灰皮書”“黃皮書”等等“皮書”,它們是在中蘇矛盾和“反修”的政治背景下產生的特殊的出版物。
1960年蘇共領導人挑起了論戰,中共提出了“反對修正主義”的口號,並由“反修領導小組”展開灰皮書出版的工作,以便“當好中央的耳目”,“做好中央的書箱子”。
灰皮書之名是來自於當時中央領導的一句話,這些“壞書”用灰皮作封面,一看就知道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當時伯恩斯坦、托洛茨基等人的著作被看作是反動性最強的甲等作品,印數嚴格控制,供中央各部領導,以及某些專家閱讀。同樣的,黃皮書也是為了反修目的而出版的,當時的文藝界領導說,我們中國對蘇修的情況是半明半暗,對歐美的情況是漆黑一團,因此需要對外國文學界發生的大事加強調研,出反面教材,為文藝界領導提供參考。
負責黃皮書出版的是林默涵領導的文藝“反修”小組,黃皮書以小說居多,也有少部分詩歌和文藝理論為皮書中的“乙等”,通常出版900本。當時出版社有個花名冊,登記了有資格購買的各地宣傳部門和文藝部門的領導,以及個別的名作家。出版的時候,會按照名單通知他們,出了這樣一本書,你要不要買,要買的話寄錢過來,我們再郵寄過去。這是當時“黃皮書”的主要發行方式。
上世紀60年代,一些關於蘇聯、東歐和歐美的當代文學作品的黃皮書,例如愛倫堡的《人·歲月·生活》,《帶星星的火車票》,凱魯亞克《在路上》,還有《麥田裏的守望者》,《等待戈多》等等,在一部分青年之間開始隱秘地傳閱,給知識分子和年輕人打開了一扇窗戶,甚至直接催生了後來朦朧詩派和星星畫展等文藝流派的出現。
最後一本灰皮書很可能是1980年出版的,由中央編譯局編譯的《托洛茨基言論》,此時圖書市場已經與過往的單一不可同日而語,皮書漸漸退出了時代的舞臺。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