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文化王思迅:“大編輯”的歷史視野與世道人情-百道網:
王思迅在“三聯韜奮二樓的雕刻時光裡”捕捉的氣氛照。
百道網:《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最先在大陸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書名叫《五百年來誰著史》,據說銷得不錯。您把這本書引介到台灣,是怎麼考慮的?
王思迅:我做的這本書在大陸已經出過,我是讀了大陸版本之後覺得這書可以重新做才引進版權的。如果說這書我喜歡,準備在台灣出版,就會首先考慮到讀者群是不一樣的,要有一個新的呈現方式、一個新的定位。這是另外一個地方的編輯面臨的問題,就是在另外一個地方能不能找到喜歡這書的讀者群。這也是我做編輯要面對的挑戰。我在心裡有了答案,才會去想談版權的事情。我跟作者的往來信件中就一定要說明這點,否則沒有說服力。
我會和作者交談我對書的感覺,不是簡單地和作者談版權。純粹談版權就只是跟作者說我想在台灣出版這書,多少版權費用。而我不是,首先是因為我喜歡這書,這書感動了我,到什麼程度呢?在中國近代史上,除了黃仁宇的書以外,沒有太多的書讀了之後會讓我的內心澎湃。我十幾年來讀這類書,有這種調性,但是沒有這麼突出的感受,所以,我覺得這書很特別。我自己的說法是,作者站在十幾年前那一撥結合西方史學方法的中國歷史熱的一代人的肩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這書沒有很多原創性的研究,原創性的研究在十幾年前那一輩人的時期就已經研究完了,作者有自己新的觀點,將十幾年前的原創性研究結合自己的觀點,又往前走了一步,這一點是我非常欣賞的。正因為喜歡這點,就找了一個角度在台灣出版這本書。
百道網:為什麼要改書名?是覺得簡體字版的這個書名太狂妄,或不切題,或是其他的什麼原因?
王思迅:大陸的書名“五百年來誰著史”,這個書名在台灣是行不通的,因為大家不知道在講什麼。我甚至疑惑過這書在大陸出版時的想法是什麼,當然,大陸的編輯有自己的考慮,不管是作者想出來的還是編輯想出來的,肯定有他強烈的理由。但是這個書名對台灣讀者來說會造成困惑。
編輯要做的工作就是為作者爭取到更多的讀者,所以不能凡事順著作者,作者不一定更懂,有時候編輯更懂,編輯要有這個自信,否則就只能做個校稿員。因為編輯對市場對讀者了解更多一點,可以為作者設想更多一點,包括書名、定位等,所以我就不用原來的書名。
百道網:您是從什麼樣的出發點考慮,最後取出《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這樣一個書名的呢?
王思迅:當時作者問我要用什麼書名,我提出我的理解。這是一本重新寫中國近代史的書,全書28萬字,很龐大,很多編輯遇到這書之後會很困惑,不知道怎麼弄比較好。我就抓到了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個想法,我認為這個想法是核心的,就是一百年來的中國人覺得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但作者認為眼光不要放這麼短,要放到十九世紀以前,只要脫離這一百年,就會覺得不管在哪個時代,中國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國家,中國從沒有讓自己成為一個區域性的國家,19世紀以前,中國是一個國際性的國家。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句話,加上我的理解,再誇大一點就是,中國不管是強盛還是衰弱的狀態,對國際社會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強盛的時候可以影響別人,弱的時候也可以影響別人,這一點很多人沒辦法理解。我舉一個例子。美國有一個有名的智庫,提出了一個報告,講中國的重要性,講到中國當時如果不是那麼衰弱,就不會有太平洋戰爭,就不會有跟日本的戰爭,就是因為當時太弱了,所以日本才會侵略。日本覺得侵略別國可以有更好的市場更好的發展,所以才會去侵略東南亞的國家,跟美國爭奪太平洋。如果中國不那麼弱,第二次世界大戰只會是一場歐洲戰爭而已,跟亞洲沒有關係。這就給我很大的啟發,我就把這個觀點跟這本書結合在一起,原來中國無論強盛還是衰敗,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存在的。所以,我的一個觀點是,只有認識中國才能夠很好地認識世界,想要好好認識世界也要好好認識中國。所以,我把書名改成“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
百道網:一個書名的改變,體現了一個編輯的學養。您調動了您的知識庫,深入文本,又走出文本。
王思迅:這要對文本有感覺,對內容有啟發。就算是很好的作家的書,我若沒有感覺,也不會去做。反而一些普通作者,對我有所啟發,我能夠感受到什麼樣的讀者會喜歡,我也願意去做。最困難的是,大家都說哪個作者的書賺錢,但是不曉得做 書的感覺在哪裡就去做,做起來就會很難。
你必須有感動,沒有感動這個書從何做起?編輯當然要了解讀者,心裡有讀者,沒有讀者就沒有自己,也必須要有自己的感動,這兩者結合到一起找到一個點,這書才能夠有一個好的呈現方式。所以,主書名出來之後,副書名仍舊從這個線索去摸索,主書名雖然很有氣勢,但是就闡述全書還是有漏洞,所以我還是想做一個更細緻的說明。為此我們一直爭論,有一天突然靈光乍現。中國在明朝時期政治和經濟都相當發達,以致於沒發現中國這個泡沬越吹大,鴉片戰爭之後,泡沫被戳破,我們才開始真正反思,這個反思的意義是什麼?我認為還是國家層面的意義。中國在鴉片戰爭當時是一個古典式的大國,跟西方十七世紀以後的民族國家意義上的國家是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非常關鍵,我認為這是這本書裡寫得非常好的一點。十九世紀以後,中國內戰不斷,戰爭的意義就在於要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建立一個類似西方民族國家意義上的國家,否則還是朝廷性質的國家,還是維繫不下去,戰爭和犧牲都是為了建立國家的體制,所以我把副書名叫做“一場漫長且嚴酷的國家轉型革命”,定位在“轉型”上。從清末運動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就是一場漫長且嚴酷的國家轉型革命。
百道網:作者對您提出的書名和副題作何評價,他滿意嗎?
王思迅:他完全接受。作者表示副標題非常好,是有歷史觀的人才能想出來的副標題。主書名我是提早告訴他的,他接受,副書名的細節必須對台灣讀者有理解才能參與討論,我很怕他對台灣讀者沒有理解,所以就沒有跟他討論,因為畢竟只是副書名。當時想,如果他有意見,我就承擔他的指責好了。之後我們要做封面文案,幫助讀者閱讀和理解這本書。老實講,這書要在台灣賣得好不容易,因為作者對於讀者來說是陌生的,風險還是蠻大的。當書名這樣確定之後,我就有把握2240本的銷量是沒有問題了,但此書目前已經銷到3000本了。
百道網:為什麼您會認為這個書名台灣讀者會接受?
王思迅:因為這個書名將書的定位確定出來了。有一批讀者對將來中國的走向和與世界的互動是想要知道的,想對中國的未來有理解。我做封面文案的時候就通過談過去的方式來感受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所以,這本書在台灣的文案的敘述主要講,中國經歷150年來的轉型革命,有很大的成長和變化,而 且的確是走上了一條復興之路,對世界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從過去的轉型革命就能了解中國未來如何面對複興之路,走出新的道路出來。我主要把重點放在復興之路的未來,通過看過去來看未來的走向。
文案部分我之所以這樣處理,原因是,我不希望把這本書變成純歷史的書,否則就沒意思了,如果問我作者有沒有真的提出未來中國往哪裡去,也有的,作者在每一篇的結論處,都有一個共同的趨向,我們不能把中國變成西方那樣的民主國家,否則就是和西方走一樣的路,西方遇到的問題我們也會全部都遇到,一樣也逃不掉。19世紀以後的西方國家是結合了資本主義的,從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可以看出來,比如,民主越來越庸俗化,經濟自由之後難以控制,不能單純靠印鈔票解決金融風暴,等等,這些問題怎麼辦?作者在每一章節後面都回到這些根源性的問題,中國轉型革命最有意義的地方就是能不能走出一條不同於19世紀西方民主國家走的道路,我們能不能有一條新的道路?雖然不能完全不一樣,但是否能有一些特質是不一樣的,如果將來走民主道路,變成庸俗化的民主道路,難道真的對國家和人民就是好的嗎?經濟一旦自由之後造成的貧富懸殊現像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幾乎都是無法挽回的。這些問題,我們在轉型過程中還來不來得及改、能不能改。作者的確提出未來我們是否有新的道路可走,當然具體的步驟沒有提出來,但是已經提出問題來了。
所以我把這些點作為封面文案來強調。這樣整個書的包裝就完成了——主書名、副書名、封面文案,都有了,唯一的缺憾就是我沒有做一個腰封。如果我做了腰封,我要講的話就是:只有真正地了解中國才能了解世界,只有真正了解世界才能了解中國。我想這就是最好的腰封。這就是我的定位。但是當時精力付出太大,而且當時誠品書店選了這本書,所以趕著出書,我們的書要提早到,時間特別緊,就沒有來得及做。
百道網:您是怎麼發現這本書的?
王思迅:台灣還是有一些地方賣簡體書的書店,在大學附近,但是不多,主要在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這些重要的大學旁邊,我偶爾會去逛這些書店,但是不經常去,他們的書主要是文科生需要參考的一些書,還是偏學術。如果是我出版的話,還是偏大眾一些。這書在大陸也有普通讀者在談論,這表明不是學術圈內的書,所以就覺得可以做。有時候我來大陸出差,去書店買一些書回來,再過濾。有一些書我感興趣,覺得比較有意思,就上網查一下,發現有些人在討論,就會花一些時間了解。喜歡的話我就去談版權。
百道網:聽您說,您獲得版權是直接和作者聯繫的?
王思迅:這本書也是一個特例吧。如果是別的作者可能也得通過出版社。這書我是看作者簡介,知道作者是山東大學畢業的,剛好我認識北京一個朋友,年紀跟作者差不多,也是中文系畢業的。我就問朋友是否認識作者,朋友說認識,但是沒有電話,可以問其他的同學,輾轉問到之後就把電話給我了。我拿到電話之後,在台北立馬給作者打電話,講我讀他這書的感覺,他聽了之後就有一種“天涯若比鄰”的感覺,台灣也有人喜歡這書,就把電子郵件給我,我們就開始通信。七八封過後,就授權給我了,版稅就是我說多少就是多少。作者很信任我,我就直接把我的問題跟他說,就是裡面的一些用語是否可以調整一下,他說好,怎麼調整都可以。我不能辜負人家跟我建立的信任感,我把每一條怎麼調整都跟他商議,大概調整了四十幾個地方,都發郵件給他。我郵件發出不到半小時,他就回复,表示同意我的修改。
百道網:編輯和作者之間的通信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我們知道很多好編輯,就是靠信件打動作者的。您和作者之間彼此都很享受這個通信的過程嗎?
王思迅:我寫信的時候文風比較自由,別人是學不到的。作者也說看了我的信之後才知道原來編輯的信也可以這樣寫。我隨便舉個例子,我說BIBF期間我要到北京,作者就表示選一個王府井附近的餐廳請我吃飯。我就回复,我住在王府井,但是餐廳不一定選在王府井,每一次來我都希望吃一些不一樣的新鮮東西,如果能選在你居住的北大附近,我倒是覺得很不錯。一般人寫到這里基本上就完了,而我的信下面還有一千字,我就說北大附近我已經很久沒去了,十多年前去過,我們三個台灣人,兩個北京人,其他四個人都進去了,我卻被攔在外面。北大博士說那我們換個門進去吧。後來換了一個門,我又被攔住了。我就很奇怪,到底我哪裡有問題,他們一眼就覺得我不是本地人。我衣服穿得也不怪,就是一件襯衫。他們都說看我的氣質就不是本地人。
我跟作者講這件事,然後又講到十年前再去北大,就沒有被攔住,在北大的三角地,到傍晚的時候鋪在地上的舊書攤。我買書付了錢,給了50塊,老闆要找我錢。但是他找給我的是飯票,我不知道是什麼,他看我是外地來的就跟我解釋,在北大飯票可以當錢用,在北大附近的商店也可以當錢用。我問北大的朋友,原來是大家省吃儉用,把飯票省下來去買書,旁邊的商店都有這樣的錢幣流通。我覺得這樣很有意思。那次買書,我看中的是一套跟美學史有關的老書,可能已絕版,三四本一套,我想買,因為是絕版書所以就很貴。老闆看我想買,又看我是外地人,覺得如果我今天不買,以後就沒有機會買了,他就開了一個高價,250塊,我還價到100塊,本來我想150塊應該差不多。我北大的朋友就說你現在別講價,我來談。我們就躲在比較遠的樹後面偷看。後來朋友告訴我,賣方已經知道我喜歡這書了,價錢沒辦法談下來,一定是發現我們幾個人鬼鬼祟祟躲在樹後面偷看。有一本書叫《遊戲的人》,一個荷蘭作者寫的。裡面提到一個觀點,做生意不單單是為了賺取利潤,也是個人的尊嚴所在。這個規則是普遍適用於任何社會的。這件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就把這件事的例子寫在給作者的信裡。其實正式的文字也才五十個字,後面我就附了這麼一大堆文字。有時候,這樣溝通的效果很好,讓作者認識你是誰。但這一定得在互相打開信任大門之後才能這樣做。
百道網:這個故事很有意思,您的信很交心,而且你跟作者之間心有交匯,都是喜歡書的朋友,你跟他講的人情世故,看似離題,又都在書上。
王思迅:我做書,做完之後總是會和作者成為好朋友,不能變成朋友的作者的書我們還不太願意做。我再講一個故事好了。這本書在台灣出版比預定晚了半年之久,作者對自己的書在台灣出版是很期待的,但是我讓他落空半年多,我就很不好意思,給他寫信道歉。我寫道,周朝剛開始的時候,做錯了事要道歉,道歉的方法是披頭散發,不修邊幅,尤其不能穿漂亮的衣服,還要牽著一頭羊,去找對方,表示兩個要言歸於好,然後殺了這頭羊喝酒。戰國晚期就不一樣了,我猜可能是法家興起,比如負荊請罪,披頭散發還是要的,羊就沒有了,要背著一根荊條請求對方處罰,這就是法家的思想。古代賠罪是對天賠罪,後來變成打我幾下。我認為,這兩個典故有“爾愛其羊,吾愛其禮”的差別。書我確定會出來,但是耽誤了,書出來之後就是我的羊,我到時候牽著我的羊,披頭散發去找你,好好喝一杯。所以,後來作者就非要跟我喝酒,我就逃不掉了。
百道網:您提到,這本書在台灣看來,有一些很左的經驗,對於您來說,把這本書引進台灣還是有風險的?
王思迅:對,是的,但是這也是一件好事。五六十年來,台灣對左派思想先是禁止,但現在即使開放大家也沒有閱讀的基礎了,讀者讀不來。解嚴之後雖然有接觸,但是變成新馬克思的思想,跟馬克思還是有距離的。我覺得,台灣需要對左派思想補課,就像前幾年大陸對民國史很感興趣,就要進行民國史的補課一樣。那時,我也是想幫台灣的讀書人在歷史方面對左派思想補課,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是對的。我的想法在市場上也沒有受到排斥。而且作者也是一個比較真實的人,每個觀點都可辯證來看。
百道網:您已經從文本上判斷出來一本書是可再讀之書,這點最為緊要。因為您這種書的讀者群不是很容易被媒體所左右的,有很強的判斷力和自我意識。但是後續的市場營銷也在做,比如您提到上誠品書店書目的事。
王思迅:我們要在營銷上爭取他們重視這本書,他們有每月推薦的書、重點的書,要爭取到。我們會提前兩個月跟他們匯報兩個月之後我們會出什麼書,使出渾身解數來介紹,相當於推介會。我們會帶書稿去給他們看,講明這個書非常重要。這已經形成了慣例,我們每一本書都會這樣去做。
百道網:這很考驗誠品書店的市場和採購人員的判斷力。如果書被選為書店推薦書目,是不是銷量就有保障了?
王思迅:他們大概一個月要處理上千本這樣的書。他們有分線,有不同的採購員,我們不同的書對不同的採購員匯報。可能沒一個採購員每個月能處理每一本書,所以他要分辨把資源放在哪些書上。上了書目並不一定有保障,只是增加了曝光機會。不光是誠品書店,所有的通路都要這樣做。但這本書還是以誠品書店為主。這一類書還是在誠品書店效果好一點,因為讀者群還是有所側重的,誠品書店主要是這部分讀者。
百道網:誠品書店是你們最重要的渠道嗎?
王思迅:很難說,這得看書的類型。網絡書店的一個問題就是可以強調的書沒有地面書店那麼多。因為你了解了這本書,再看另一本書需要換一個網頁,第一個頁面能夠讓你看到的書很少,在同一周內能夠強調的書有10到20本,頁面就很滿,很複雜了。除非讀者心裡已經想好要買什麼書,什麼折扣的書,主動去尋找,哪怕是經過四五個頁面都沒有關係,因為有目標。但是如果沒有目標的話,點開三層頁面就差不多了,這樣的書可以強調的也就20-30本。進入實體書店就不一樣,書店可以強調上百本的書,因為是以空間的方式呈現,所以可以強調的書就比較多。某一種書只要網絡書店不用特別的頁面處理推薦,是不太可能賣得好的,而在書店裡面,即便是不放在很好的位置,有時也有好的銷售。
百道網:最近“如果”的人文板塊在做什麼新書?
王思迅:《財閥》,大陸版權已經簽走了。這是德國《金融時報》最佳圖書,基爾伯特圖書獎的獲獎圖書,非文學圖書獎項。作者是加拿大人,在美國獲得學位,本身是記者,但是有相當好的學術背景,所以近身採訪財閥。這書也是這個月香港和台灣誠品書店的推薦書。
這個書主要講的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像是怎麼發生的,而且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以後也會越來越惡化,沒有辦法恢復到過去美好的時代。為什麼會越來越惡化,因為這些佔萬分之一的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才是有錢人,他們的財富可以說富可敵國,影響力已經進入到政界、金融、司法,是非常深遠的,這些人在一起影響國家的政策制定、法律制定,影響國家製定出對他們有利的政策和法律形態,讓他們更富有。這些政策和法律會對新的競爭者不利,這樣他們的利益就會永遠得到國家的保護,除非國家政權被推翻。可是這是不可能的。國家這麼大,如果這些財閥失勢了,推翻者也會完蛋。作者的說法是這樣的,書的內容就解釋了為什麼會這樣。作者認為過去的貧富差距是小問題,現在的貧富差距才是大問題。財閥自己就是一個國家,就像是一個中國的超級富豪和一個美國的超級富豪,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很密切。他們怎麼樣來影響世界的經濟。現在世界經濟的推手主要是他們,並不是哪個國家的領袖。過去有人知道這回事,但是講不清楚,作者就將這件事講清楚了。所以,才成為2012和2013年最重要的社會人文加經濟類書之一。
百道網:除了上榜的理由之外,你選這本書的主旨是什麼?
王思迅:對我來說就是,2008年以後,我們要重新探尋資本主義自由金融過渡到全球化的結果,這是2008年金融風暴後重新反省以後的著作。這類書都對資本主義做反省,對全球化做 反省,我們未來還想再出兩本這類書。也是我個人的興趣和看法,因為我認為金融風暴還沒有結束。
百道網:當時這本書您是看到在榜上,還是已經讀過這本書了?
王思迅:我沒有看過這本書,我是跟一個作者通信,他推薦我看。我就去找資料,認為很好,就去找版權。有時候寫信還是很不錯的方式,寫信是個好的習慣。老信的寫法,現代的通信形式,也是不錯的。
百道網:所以,寫信是編輯的撒手鐧。我們編輯沙龍可以考慮做一期如何給作者寫信的,要是您來北京,就請你給我們講講。您就把您的作者通信結合書的案例來講。您電子報上“師親好友”這幾個字我經常藉用。
王思迅:“收信平安”是從曾國藩家書裡面學來的,至於“師親好友”,以前我們不是經常說“天地君親師”嘛,天地不用問候,君也不用問候,就剩下親和師了,還有好友。'via Blog this'
大雁文化王思迅:“大編輯”的歷史視野與世道人情
時間:【百道編按】聽王思迅聊編輯力是件很過癮的事情。王思迅,台灣大雁出版基地旗下如果出版社總編輯。他的編輯功夫,深入文本而超乎文本;他的讀者關懷,在於抵達內心、重在認知牽領。韓毓海先生的作品最先在大陸出版,王思迅讀後,認為是繼黃仁宇之後讓他內心澎湃之作,遂決定引介到台灣市場。聽他改書名、取副題、做文案的故事,也就領略了五百年來中國與世界的要義。附帶聽聞他與作者之間的通信趣聞,更可識見這位“大編輯”的歷史觀與世道人情。
王思迅在“三聯韜奮二樓的雕刻時光裡”捕捉的氣氛照。
王思迅:我做的這本書在大陸已經出過,我是讀了大陸版本之後覺得這書可以重新做才引進版權的。如果說這書我喜歡,準備在台灣出版,就會首先考慮到讀者群是不一樣的,要有一個新的呈現方式、一個新的定位。這是另外一個地方的編輯面臨的問題,就是在另外一個地方能不能找到喜歡這書的讀者群。這也是我做編輯要面對的挑戰。我在心裡有了答案,才會去想談版權的事情。我跟作者的往來信件中就一定要說明這點,否則沒有說服力。
我會和作者交談我對書的感覺,不是簡單地和作者談版權。純粹談版權就只是跟作者說我想在台灣出版這書,多少版權費用。而我不是,首先是因為我喜歡這書,這書感動了我,到什麼程度呢?在中國近代史上,除了黃仁宇的書以外,沒有太多的書讀了之後會讓我的內心澎湃。我十幾年來讀這類書,有這種調性,但是沒有這麼突出的感受,所以,我覺得這書很特別。我自己的說法是,作者站在十幾年前那一撥結合西方史學方法的中國歷史熱的一代人的肩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這書沒有很多原創性的研究,原創性的研究在十幾年前那一輩人的時期就已經研究完了,作者有自己新的觀點,將十幾年前的原創性研究結合自己的觀點,又往前走了一步,這一點是我非常欣賞的。正因為喜歡這點,就找了一個角度在台灣出版這本書。
百道網:為什麼要改書名?是覺得簡體字版的這個書名太狂妄,或不切題,或是其他的什麼原因?
王思迅:大陸的書名“五百年來誰著史”,這個書名在台灣是行不通的,因為大家不知道在講什麼。我甚至疑惑過這書在大陸出版時的想法是什麼,當然,大陸的編輯有自己的考慮,不管是作者想出來的還是編輯想出來的,肯定有他強烈的理由。但是這個書名對台灣讀者來說會造成困惑。
編輯要做的工作就是為作者爭取到更多的讀者,所以不能凡事順著作者,作者不一定更懂,有時候編輯更懂,編輯要有這個自信,否則就只能做個校稿員。因為編輯對市場對讀者了解更多一點,可以為作者設想更多一點,包括書名、定位等,所以我就不用原來的書名。
百道網:您是從什麼樣的出發點考慮,最後取出《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這樣一個書名的呢?
王思迅:當時作者問我要用什麼書名,我提出我的理解。這是一本重新寫中國近代史的書,全書28萬字,很龐大,很多編輯遇到這書之後會很困惑,不知道怎麼弄比較好。我就抓到了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個想法,我認為這個想法是核心的,就是一百年來的中國人覺得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但作者認為眼光不要放這麼短,要放到十九世紀以前,只要脫離這一百年,就會覺得不管在哪個時代,中國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國家,中國從沒有讓自己成為一個區域性的國家,19世紀以前,中國是一個國際性的國家。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句話,加上我的理解,再誇大一點就是,中國不管是強盛還是衰弱的狀態,對國際社會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強盛的時候可以影響別人,弱的時候也可以影響別人,這一點很多人沒辦法理解。我舉一個例子。美國有一個有名的智庫,提出了一個報告,講中國的重要性,講到中國當時如果不是那麼衰弱,就不會有太平洋戰爭,就不會有跟日本的戰爭,就是因為當時太弱了,所以日本才會侵略。日本覺得侵略別國可以有更好的市場更好的發展,所以才會去侵略東南亞的國家,跟美國爭奪太平洋。如果中國不那麼弱,第二次世界大戰只會是一場歐洲戰爭而已,跟亞洲沒有關係。這就給我很大的啟發,我就把這個觀點跟這本書結合在一起,原來中國無論強盛還是衰敗,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存在的。所以,我的一個觀點是,只有認識中國才能夠很好地認識世界,想要好好認識世界也要好好認識中國。所以,我把書名改成“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
百道網:一個書名的改變,體現了一個編輯的學養。您調動了您的知識庫,深入文本,又走出文本。
王思迅:這要對文本有感覺,對內容有啟發。就算是很好的作家的書,我若沒有感覺,也不會去做。反而一些普通作者,對我有所啟發,我能夠感受到什麼樣的讀者會喜歡,我也願意去做。最困難的是,大家都說哪個作者的書賺錢,但是不曉得做 書的感覺在哪裡就去做,做起來就會很難。
你必須有感動,沒有感動這個書從何做起?編輯當然要了解讀者,心裡有讀者,沒有讀者就沒有自己,也必須要有自己的感動,這兩者結合到一起找到一個點,這書才能夠有一個好的呈現方式。所以,主書名出來之後,副書名仍舊從這個線索去摸索,主書名雖然很有氣勢,但是就闡述全書還是有漏洞,所以我還是想做一個更細緻的說明。為此我們一直爭論,有一天突然靈光乍現。中國在明朝時期政治和經濟都相當發達,以致於沒發現中國這個泡沬越吹大,鴉片戰爭之後,泡沫被戳破,我們才開始真正反思,這個反思的意義是什麼?我認為還是國家層面的意義。中國在鴉片戰爭當時是一個古典式的大國,跟西方十七世紀以後的民族國家意義上的國家是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非常關鍵,我認為這是這本書裡寫得非常好的一點。十九世紀以後,中國內戰不斷,戰爭的意義就在於要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建立一個類似西方民族國家意義上的國家,否則還是朝廷性質的國家,還是維繫不下去,戰爭和犧牲都是為了建立國家的體制,所以我把副書名叫做“一場漫長且嚴酷的國家轉型革命”,定位在“轉型”上。從清末運動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就是一場漫長且嚴酷的國家轉型革命。
百道網:作者對您提出的書名和副題作何評價,他滿意嗎?
王思迅:他完全接受。作者表示副標題非常好,是有歷史觀的人才能想出來的副標題。主書名我是提早告訴他的,他接受,副書名的細節必須對台灣讀者有理解才能參與討論,我很怕他對台灣讀者沒有理解,所以就沒有跟他討論,因為畢竟只是副書名。當時想,如果他有意見,我就承擔他的指責好了。之後我們要做封面文案,幫助讀者閱讀和理解這本書。老實講,這書要在台灣賣得好不容易,因為作者對於讀者來說是陌生的,風險還是蠻大的。當書名這樣確定之後,我就有把握2240本的銷量是沒有問題了,但此書目前已經銷到3000本了。
百道網:為什麼您會認為這個書名台灣讀者會接受?
王思迅:因為這個書名將書的定位確定出來了。有一批讀者對將來中國的走向和與世界的互動是想要知道的,想對中國的未來有理解。我做封面文案的時候就通過談過去的方式來感受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所以,這本書在台灣的文案的敘述主要講,中國經歷150年來的轉型革命,有很大的成長和變化,而 且的確是走上了一條復興之路,對世界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從過去的轉型革命就能了解中國未來如何面對複興之路,走出新的道路出來。我主要把重點放在復興之路的未來,通過看過去來看未來的走向。
文案部分我之所以這樣處理,原因是,我不希望把這本書變成純歷史的書,否則就沒意思了,如果問我作者有沒有真的提出未來中國往哪裡去,也有的,作者在每一篇的結論處,都有一個共同的趨向,我們不能把中國變成西方那樣的民主國家,否則就是和西方走一樣的路,西方遇到的問題我們也會全部都遇到,一樣也逃不掉。19世紀以後的西方國家是結合了資本主義的,從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可以看出來,比如,民主越來越庸俗化,經濟自由之後難以控制,不能單純靠印鈔票解決金融風暴,等等,這些問題怎麼辦?作者在每一章節後面都回到這些根源性的問題,中國轉型革命最有意義的地方就是能不能走出一條不同於19世紀西方民主國家走的道路,我們能不能有一條新的道路?雖然不能完全不一樣,但是否能有一些特質是不一樣的,如果將來走民主道路,變成庸俗化的民主道路,難道真的對國家和人民就是好的嗎?經濟一旦自由之後造成的貧富懸殊現像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幾乎都是無法挽回的。這些問題,我們在轉型過程中還來不來得及改、能不能改。作者的確提出未來我們是否有新的道路可走,當然具體的步驟沒有提出來,但是已經提出問題來了。
所以我把這些點作為封面文案來強調。這樣整個書的包裝就完成了——主書名、副書名、封面文案,都有了,唯一的缺憾就是我沒有做一個腰封。如果我做了腰封,我要講的話就是:只有真正地了解中國才能了解世界,只有真正了解世界才能了解中國。我想這就是最好的腰封。這就是我的定位。但是當時精力付出太大,而且當時誠品書店選了這本書,所以趕著出書,我們的書要提早到,時間特別緊,就沒有來得及做。
百道網:您是怎麼發現這本書的?
王思迅:台灣還是有一些地方賣簡體書的書店,在大學附近,但是不多,主要在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這些重要的大學旁邊,我偶爾會去逛這些書店,但是不經常去,他們的書主要是文科生需要參考的一些書,還是偏學術。如果是我出版的話,還是偏大眾一些。這書在大陸也有普通讀者在談論,這表明不是學術圈內的書,所以就覺得可以做。有時候我來大陸出差,去書店買一些書回來,再過濾。有一些書我感興趣,覺得比較有意思,就上網查一下,發現有些人在討論,就會花一些時間了解。喜歡的話我就去談版權。
百道網:聽您說,您獲得版權是直接和作者聯繫的?
王思迅:這本書也是一個特例吧。如果是別的作者可能也得通過出版社。這書我是看作者簡介,知道作者是山東大學畢業的,剛好我認識北京一個朋友,年紀跟作者差不多,也是中文系畢業的。我就問朋友是否認識作者,朋友說認識,但是沒有電話,可以問其他的同學,輾轉問到之後就把電話給我了。我拿到電話之後,在台北立馬給作者打電話,講我讀他這書的感覺,他聽了之後就有一種“天涯若比鄰”的感覺,台灣也有人喜歡這書,就把電子郵件給我,我們就開始通信。七八封過後,就授權給我了,版稅就是我說多少就是多少。作者很信任我,我就直接把我的問題跟他說,就是裡面的一些用語是否可以調整一下,他說好,怎麼調整都可以。我不能辜負人家跟我建立的信任感,我把每一條怎麼調整都跟他商議,大概調整了四十幾個地方,都發郵件給他。我郵件發出不到半小時,他就回复,表示同意我的修改。
百道網:編輯和作者之間的通信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我們知道很多好編輯,就是靠信件打動作者的。您和作者之間彼此都很享受這個通信的過程嗎?
王思迅:我寫信的時候文風比較自由,別人是學不到的。作者也說看了我的信之後才知道原來編輯的信也可以這樣寫。我隨便舉個例子,我說BIBF期間我要到北京,作者就表示選一個王府井附近的餐廳請我吃飯。我就回复,我住在王府井,但是餐廳不一定選在王府井,每一次來我都希望吃一些不一樣的新鮮東西,如果能選在你居住的北大附近,我倒是覺得很不錯。一般人寫到這里基本上就完了,而我的信下面還有一千字,我就說北大附近我已經很久沒去了,十多年前去過,我們三個台灣人,兩個北京人,其他四個人都進去了,我卻被攔在外面。北大博士說那我們換個門進去吧。後來換了一個門,我又被攔住了。我就很奇怪,到底我哪裡有問題,他們一眼就覺得我不是本地人。我衣服穿得也不怪,就是一件襯衫。他們都說看我的氣質就不是本地人。
我跟作者講這件事,然後又講到十年前再去北大,就沒有被攔住,在北大的三角地,到傍晚的時候鋪在地上的舊書攤。我買書付了錢,給了50塊,老闆要找我錢。但是他找給我的是飯票,我不知道是什麼,他看我是外地來的就跟我解釋,在北大飯票可以當錢用,在北大附近的商店也可以當錢用。我問北大的朋友,原來是大家省吃儉用,把飯票省下來去買書,旁邊的商店都有這樣的錢幣流通。我覺得這樣很有意思。那次買書,我看中的是一套跟美學史有關的老書,可能已絕版,三四本一套,我想買,因為是絕版書所以就很貴。老闆看我想買,又看我是外地人,覺得如果我今天不買,以後就沒有機會買了,他就開了一個高價,250塊,我還價到100塊,本來我想150塊應該差不多。我北大的朋友就說你現在別講價,我來談。我們就躲在比較遠的樹後面偷看。後來朋友告訴我,賣方已經知道我喜歡這書了,價錢沒辦法談下來,一定是發現我們幾個人鬼鬼祟祟躲在樹後面偷看。有一本書叫《遊戲的人》,一個荷蘭作者寫的。裡面提到一個觀點,做生意不單單是為了賺取利潤,也是個人的尊嚴所在。這個規則是普遍適用於任何社會的。這件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就把這件事的例子寫在給作者的信裡。其實正式的文字也才五十個字,後面我就附了這麼一大堆文字。有時候,這樣溝通的效果很好,讓作者認識你是誰。但這一定得在互相打開信任大門之後才能這樣做。
百道網:這個故事很有意思,您的信很交心,而且你跟作者之間心有交匯,都是喜歡書的朋友,你跟他講的人情世故,看似離題,又都在書上。
王思迅:我做書,做完之後總是會和作者成為好朋友,不能變成朋友的作者的書我們還不太願意做。我再講一個故事好了。這本書在台灣出版比預定晚了半年之久,作者對自己的書在台灣出版是很期待的,但是我讓他落空半年多,我就很不好意思,給他寫信道歉。我寫道,周朝剛開始的時候,做錯了事要道歉,道歉的方法是披頭散發,不修邊幅,尤其不能穿漂亮的衣服,還要牽著一頭羊,去找對方,表示兩個要言歸於好,然後殺了這頭羊喝酒。戰國晚期就不一樣了,我猜可能是法家興起,比如負荊請罪,披頭散發還是要的,羊就沒有了,要背著一根荊條請求對方處罰,這就是法家的思想。古代賠罪是對天賠罪,後來變成打我幾下。我認為,這兩個典故有“爾愛其羊,吾愛其禮”的差別。書我確定會出來,但是耽誤了,書出來之後就是我的羊,我到時候牽著我的羊,披頭散發去找你,好好喝一杯。所以,後來作者就非要跟我喝酒,我就逃不掉了。
百道網:您提到,這本書在台灣看來,有一些很左的經驗,對於您來說,把這本書引進台灣還是有風險的?
王思迅:對,是的,但是這也是一件好事。五六十年來,台灣對左派思想先是禁止,但現在即使開放大家也沒有閱讀的基礎了,讀者讀不來。解嚴之後雖然有接觸,但是變成新馬克思的思想,跟馬克思還是有距離的。我覺得,台灣需要對左派思想補課,就像前幾年大陸對民國史很感興趣,就要進行民國史的補課一樣。那時,我也是想幫台灣的讀書人在歷史方面對左派思想補課,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是對的。我的想法在市場上也沒有受到排斥。而且作者也是一個比較真實的人,每個觀點都可辯證來看。
百道網:您已經從文本上判斷出來一本書是可再讀之書,這點最為緊要。因為您這種書的讀者群不是很容易被媒體所左右的,有很強的判斷力和自我意識。但是後續的市場營銷也在做,比如您提到上誠品書店書目的事。
王思迅:我們要在營銷上爭取他們重視這本書,他們有每月推薦的書、重點的書,要爭取到。我們會提前兩個月跟他們匯報兩個月之後我們會出什麼書,使出渾身解數來介紹,相當於推介會。我們會帶書稿去給他們看,講明這個書非常重要。這已經形成了慣例,我們每一本書都會這樣去做。
百道網:這很考驗誠品書店的市場和採購人員的判斷力。如果書被選為書店推薦書目,是不是銷量就有保障了?
王思迅:他們大概一個月要處理上千本這樣的書。他們有分線,有不同的採購員,我們不同的書對不同的採購員匯報。可能沒一個採購員每個月能處理每一本書,所以他要分辨把資源放在哪些書上。上了書目並不一定有保障,只是增加了曝光機會。不光是誠品書店,所有的通路都要這樣做。但這本書還是以誠品書店為主。這一類書還是在誠品書店效果好一點,因為讀者群還是有所側重的,誠品書店主要是這部分讀者。
百道網:誠品書店是你們最重要的渠道嗎?
王思迅:很難說,這得看書的類型。網絡書店的一個問題就是可以強調的書沒有地面書店那麼多。因為你了解了這本書,再看另一本書需要換一個網頁,第一個頁面能夠讓你看到的書很少,在同一周內能夠強調的書有10到20本,頁面就很滿,很複雜了。除非讀者心裡已經想好要買什麼書,什麼折扣的書,主動去尋找,哪怕是經過四五個頁面都沒有關係,因為有目標。但是如果沒有目標的話,點開三層頁面就差不多了,這樣的書可以強調的也就20-30本。進入實體書店就不一樣,書店可以強調上百本的書,因為是以空間的方式呈現,所以可以強調的書就比較多。某一種書只要網絡書店不用特別的頁面處理推薦,是不太可能賣得好的,而在書店裡面,即便是不放在很好的位置,有時也有好的銷售。
百道網:最近“如果”的人文板塊在做什麼新書?
王思迅:《財閥》,大陸版權已經簽走了。這是德國《金融時報》最佳圖書,基爾伯特圖書獎的獲獎圖書,非文學圖書獎項。作者是加拿大人,在美國獲得學位,本身是記者,但是有相當好的學術背景,所以近身採訪財閥。這書也是這個月香港和台灣誠品書店的推薦書。
這個書主要講的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像是怎麼發生的,而且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以後也會越來越惡化,沒有辦法恢復到過去美好的時代。為什麼會越來越惡化,因為這些佔萬分之一的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才是有錢人,他們的財富可以說富可敵國,影響力已經進入到政界、金融、司法,是非常深遠的,這些人在一起影響國家的政策制定、法律制定,影響國家製定出對他們有利的政策和法律形態,讓他們更富有。這些政策和法律會對新的競爭者不利,這樣他們的利益就會永遠得到國家的保護,除非國家政權被推翻。可是這是不可能的。國家這麼大,如果這些財閥失勢了,推翻者也會完蛋。作者的說法是這樣的,書的內容就解釋了為什麼會這樣。作者認為過去的貧富差距是小問題,現在的貧富差距才是大問題。財閥自己就是一個國家,就像是一個中國的超級富豪和一個美國的超級富豪,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很密切。他們怎麼樣來影響世界的經濟。現在世界經濟的推手主要是他們,並不是哪個國家的領袖。過去有人知道這回事,但是講不清楚,作者就將這件事講清楚了。所以,才成為2012和2013年最重要的社會人文加經濟類書之一。
百道網:除了上榜的理由之外,你選這本書的主旨是什麼?
王思迅:對我來說就是,2008年以後,我們要重新探尋資本主義自由金融過渡到全球化的結果,這是2008年金融風暴後重新反省以後的著作。這類書都對資本主義做反省,對全球化做 反省,我們未來還想再出兩本這類書。也是我個人的興趣和看法,因為我認為金融風暴還沒有結束。
百道網:當時這本書您是看到在榜上,還是已經讀過這本書了?
王思迅:我沒有看過這本書,我是跟一個作者通信,他推薦我看。我就去找資料,認為很好,就去找版權。有時候寫信還是很不錯的方式,寫信是個好的習慣。老信的寫法,現代的通信形式,也是不錯的。
百道網:所以,寫信是編輯的撒手鐧。我們編輯沙龍可以考慮做一期如何給作者寫信的,要是您來北京,就請你給我們講講。您就把您的作者通信結合書的案例來講。您電子報上“師親好友”這幾個字我經常藉用。
王思迅:“收信平安”是從曾國藩家書裡面學來的,至於“師親好友”,以前我們不是經常說“天地君親師”嘛,天地不用問候,君也不用問候,就剩下親和師了,還有好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