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健康保險署電子報

中央健康保險署電子報:
從英國與美國制度看台灣健保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101期 (102年1月號 )
臺灣的健保制度到底好不好?為了探索這個議題,將藉由專家學者的角度,帶大家從就醫時間、就醫花費及就醫的便利性,比較英國與美國的醫療制度,再反思臺灣的健保制度。
諮詢對象/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鄭守夏
採訪撰文/李玉明
早年,臺灣尚未實施全民健保時,當家中有一人罹患重大疾病時,許多家庭常常是傾家蕩產、賣田賣屋、四處借貸籌錢才能治病。於是「一人生病,全家遭殃」的例子屢見不鮮。
自從1995年3月1日「全民健康保險」開辦後,重症的患者,例如中風、頭部外傷、癌症、尿毒症、心肌梗塞或長期昏迷的「植物人」等,再不會被醫院或醫師拒收,甚至被丟棄於社會一角,最後因併發症而死亡。
如此看來,健保確實嘉惠全民,無論是對患者本身或其家人。然而從「一代健保」到「二代健保」,期間雖然爭議不斷,但是相較於英美等國家,卻也是民眾滿意度最高的醫療保險制度。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是傲視群倫?抑或可以更臻完備,或許可以從其他國家的醫療保險制度中略窺一二。
比較英國與美國的醫療制度
鄭守夏教授表示,英國的「國民健保制度」是公醫制度,屬於社會主義,與美國的商業保險制度,可說是兩極端。因為前者幾乎看病免費(除16歲以下兒童、19歲以下全時學生、老殘或孕(產)婦已獲醫藥免費證明者外,須自行負擔藥價),支出來自於政府稅收;而後者則多由民眾自行負擔,是標準的資本主義。美國認為醫療服務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誰有本事就多賺錢,而誰經濟能力愈佳,就可以享受更優質的醫療照護,並不像歐洲等國深覺「一個國家居然有人看不起病,這是不對的」。
而臺灣健保的核心精神與英國較接近,但若從就醫花費、等待時間,以及便利性來看,就可以得知,為什麼臺灣健保的滿意度仍超過英國與美國等先進國家。
健保經驗  蜚聲國際
2012 年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在參與第65 屆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的盛會中發表「Universal Coverage」演說,與各國分享我國全民健保在執行上的進展及成就,並重申我國持續參與WHA,不僅對臺灣人民有助益,更重要的是能強化全球防疫體系的完善及增加應對全球災害時的資源。邱署長提到我們盡力提升臺灣人民的健康水準,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醫衛開發合作,也非常珍惜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全世界合作追求「普世健康」(Health for all) 的機會,大大地提升臺灣於國際間的形象及能見度,不僅獲得世界各國的讚揚、亦成為各國建立或改革健保制度的研究對象,甚至有了「世界健保模範生」的美名。
就醫花費
國外的醫療費用相當驚人,所以通常民眾小病就只到藥房買藥。而美國所得是臺灣的3倍,醫療費用卻是臺灣的5倍以上。就拿看牙齒來說,臺灣只要臺幣200元,而美國則是200美金。又或如掛急診,美國只是拿藥、抽血就要花相當於臺幣1萬多元,雖說美國的癌症存活率較臺灣稍高,但是相對地卻要付出極高的金錢代價。
雖然有人批評臺灣健保遭到濫用,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但相較於美國,他們的醫療支出竟高達該國的GDP17%,臺灣則不到GDP的7%,甚至美國雇主因為要負擔員工高昂的醫療費用,以至降低企業、產品競爭力,事實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
就醫等待時間

在美國,金額不同的醫療保險,會限縮病患就診可選擇的醫療院所,必須經過層層關卡轉診,才能至大醫院看病,而且必須與醫生預約(急診例外),至少要等一週或數週。英國則是公醫制,醫生沒理由或誘因多看病人,所以小病如感冒、牙痛等,由資深護士處理,再來才能轉到家庭醫師,轉至專科醫師再轉到醫院,因此想要到醫院就診,等待期相對更久。
反觀臺灣,因有就醫自由選擇權,故就診方便,所以民眾多半選擇直接到醫療院所就醫,然而過多的病患人數,間接導致醫生看診時間,可能只有花3分鐘就結束。況且民眾愛看幾家醫院就看幾家醫院,直到滿意或病情得到解答為止。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顯示,屬於OECD國家平均每年就醫次數為6.5次,英國約5.9次,美國約3.5次,而臺灣則高達15次。
就醫便利性
在英美等國因為幅員遼闊,一般人想要看病,車程30分鐘很正常,即便醫療院所也很密集的英國,若不經過轉診過程,也休想直接到醫院就醫。至於有極佳商業醫療保險的美國,但也有15%以上的民眾,因貧窮買不起任何醫療保險。然而就算有醫療保險者,生病的民眾必須從基層診所開始看起(如住家附近的診所或州立醫院),甚至會限縮就醫場所(依所購買之醫療保險內容而定)。而依據調查發現,臺灣民眾不僅到醫療院所平均只需18分鐘,只要患者負擔得起,還可以自由選擇就醫院所。鄭守夏教授直言:臺灣患者的就醫真的是太自由了。
同時,邱署長在同年5 月24 日受邀於歐盟亞洲智庫(European Institute for AsianStudies,ELAS),針對「社會正義—臺灣對弱勢者之醫療照護」的演說中,分享我國健保政策自1995 年開辦以來,讓民眾得以公平就醫,且醫療費用低、醫療品質好、民眾滿意度高達88.6%,也獲得國際間高度評價。經過這些年的默默耕耘,全民健保執行的豐碩成果,也在全球建立起聲望。
2012 年11 月15 日臺灣與菲律賓於簽署「臺菲健康保險合作瞭解備忘錄」,正式牽起健保局與菲律賓健保局雙邊合作。未來雙方將就健保財務、支付制度改革、保險人組織制度、醫療品質及健保資訊系統等,進行經驗交流,提升全民健保執行經驗,並促進臺灣與菲律賓就全民健保研究合作。尤其2012 年更有4大國際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頻道、時代雜誌及CNN 電視台報導我國有世界最好的健保,這不僅是全民的驕傲、臺灣的榮耀,更證明全民健保確實為臺灣最珍貴的資產。
持續改革與珍惜醫療資源  讓臺灣健保更趨完善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臺灣健保雖然比不上英國幾近免費的公醫制,卻也比美國的商業保險「便宜」許多,而且在照顧弱勢族群更是不遺餘力,同時在就醫花費、等待時間,以及便利性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更勝一籌。而低保費高行政效率與經營績效,也在國際間獲得肯定,更讓臺灣的全民健保達到「普及、方便、自由、經濟、滿意度高」的境界。
目前實施的「二代健保」將擴大費基,加收補充保險費,因為少數民眾增加保費而招致反對聲浪,但曾經參與二代健保修法的鄭守夏教授語重心長地表示,「要想永續經營,還是必須做到,擴大費基與收支平衡」。

為使健保永續經營,持續地健保改革是必要的,一旦健保破產,無以為繼時,受害的仍是民眾,尤其是對弱勢族群衝擊最大。因此,在健全「全民健康保險」之際,期待民眾共同支持二代健保,珍惜醫療資源,讓更好、更健全的醫療體系得以維持,提供全民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進而提升全體國民健康之水準。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