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推動下的中國博物館運動-華爾街日報

財富推動下的中國博物館運動-華爾街日報:

財富推動下的中國博物館運動

更多中港台的文章»
南京城外的一處樹林裡,現年58歲的房地產開發商陸軍和他30歲的兒子陸尋即將公開他們備感驕傲和快樂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耗資1.64億美元,包括11座國際知名建築師設計的建築。這個雄心勃勃的開發項目的核心建築是四方美術館,展覽面積2,000平方米,設計者是紐約建築師史蒂文·霍爾(Steven Holl)。該館將在周六開始的第一次展覽中展出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和中國藝術團體“沒頂公司”(Made In Companyon)的作品。



多媒體報導:以建築之名
“當代藝術和建築在南京這裡不太被接受,”陸軍說,“我想改變這種狹隘的觀念。”2002年,陸軍第一次萌生了建一個博物館的想法。
在中國,像陸氏父子這樣富有的主顧正在支撐一場重要的文化繁榮,花費數十億元人民幣打造美輪美奐的建築,展示精美的藝術品、古董和其他文化珍品。
他們的慷慨和雄心與美國當年的那些實業家相映成趣。在20世紀初期,這些實業家熱心藝術,比如弗利克家族和古根漢姆家族,前者於1935年在紐約建了第一家展館,後者於1959年在紐約開設了博物館。如今,私人博物館在西方仍舊一片繁榮景象,不斷有新館開張。按計劃,埃利·布羅德(Eli Broad)斥資3.95億美元在洛杉磯市中心建的博物館將於明年開張,而法國億萬富豪弗朗索瓦·皮諾(Francois Pinault)在兩家近年在威尼斯開張的展館展示了他的大量藏品。
但中國的私人博物館運動有其獨特性。比如,這是中國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空間。此外,幾乎沒有來自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中國的私人博物館沒有基金會或慈善組織的地位。他們不接受捐款,政府也不撥款,沒有補貼也沒有稅收優惠。但這並沒有讓中國富人卻步,過去幾年間,不少人都開設了私人博物館。他們說,責任感驅使他們留下一些文化遺產。下個月,印尼農業巨頭余德耀(Budi Tek)在上海飛機製造廠機庫原址建設的余德耀美術館將開館。









這個佔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的建築將主要展出他所收藏的中國當代頂級美術作品和藝術裝置。“博物館需要一種身份認知,”余德耀近日在他的上海辦公室說,“這個博物館將彰顯出余德耀的身份認知。
”明年,實業家劉文錦的“黃河藝匯”項目將在寧夏首府銀川市揭幕,據估算總投入為2.79億美元。去年,收藏家王薇和她的丈夫、投資界巨頭劉益謙斥資約5,000萬美元在上海一個廢棄的購物中心建起了龍美術館。他們夫婦二人的大量藏品都在美術館裡,據業內報告稱,總計估值約為1.5億美元,其中既有中國古董陶瓷作品,也有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當代美術作品。與西方的許多美術館不同,王薇的龍美術館沒有董事會,也沒有基金會,完全由他們夫婦二人出錢支撐。對於幾乎沒有政府支持一事,她感到惋惜,但她說,延續中國的文化遺產非常重要。“如果藝術品只放在我的家裡,那麼藝術品的力量就只有我能體會到,”王薇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訪談中說。



Qilai She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四方美術館
對陸軍而言,他說,他特別想留下點什麼遺產,博物館和建築園與他的理念恰相符合。他在南京師範大學做過經濟學教授,還曾在政界任職,1989年,陸軍棄政從商。在接下來的10年中,他開了很多家公司,不過做得最成功的還是房地產開發。最近一段時間,他開設了一家金融公司,從當地政府查到的註冊信息表明,該公司註冊資本2.5億元人民幣,向小企業提供貸款。他的家人不願透露家族生意的總值。
2002年,當第一次有人跟他提起購買南京城外一塊面積約47公頃的空林地時,他最初的設想是要開發一個豪華度假公寓項目。但與南京當地的一名建築師見面後,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想要開發一個更大、更有野心的項目。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陸軍聘請了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和日本建築師磯崎新(Arato Isozaki)做項目管理人。這兩名管理人總共選擇了22名設計師來設計一座賓館、一個會議中心和20棟別墅。兩人起草的名單中包括以下人選:
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
201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SANAA建築事務所、
藝術家艾未未和
英國建築師戴維·阿賈耶(David Adjaye ),
他們都同意加入進來。預算:無限制。“我們想要傳播設計和好的藝術品,”陸軍的兒子陸尋說,“我們要走極端。”陸尋2008年結束了在英國的研究生課程之後回到南京,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這個項目的建設用了10年時間。施工過程時斷時續,這種複雜的設計難住了當地承包商,有時還會出現資金短缺,材料也不好找。總的來說,有11個建築已基本竣工,預計明年將有另外三個建築完工。
這個項目的施工耗時太長,許多人都曾對項目究竟能否完工產生過懷疑。著名藝術家艾未未在他的北京工作室接受采訪時說,這個項目都被我遺忘了。艾未未設計了一座山頂別墅,這座混凝土別墅名為“六間”,能夠飽覽整個山谷的景色,別墅將用於出租。艾未未說,之前我不知道它究竟能否完工,施工時間太長了。位於一個斜坡之上的四方美術館是一座現代主義風格的半透明白色箱體建築,在地面上方約九米處懸空而建,能夠將整個項目盡收眼底。陸軍一家計劃每年舉辦兩次展覽,並且計劃邀請當代藝術家創作特定場域作品。陸尋預計這座美術館的日均客流量在50人,門票價格為人民幣30元。
他還計劃推出由導遊帶領參觀這裡所有建築的遊覽項目,每人收費人民幣128元。他預計這個遊覽項目每天將接待兩個團,每個團15人。項目中的別墅不會被出售,而是將用於短期租賃和舉辦企業活動。陸尋說,他正在與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就管理這裡的物業進行磋商。陸軍一家希望整個項目每年能帶來人民幣2,000萬元的收入,並且到運營第四年能夠自負盈虧。
迄今為止,中國的私人美術館發展喜憂參半。一些較小的私人美術館已經因為財力不支而關門大吉,其他私人美術館則是虎頭蛇尾,展覽已經寥寥無幾。一些私人美術館還流入了贗品。去年7月份河北冀州的冀寶齋博物館倒閉,因為館內收藏的大約4萬件古董中大部分被權威人士認定為贗品。龍美術館的劉益謙曾在2011年拿出齊白石的畫作《松柏高立圖》參與拍賣,當時以6,550萬美元(合人民幣3.99億元)的創紀錄價格拍出。但在有傳言稱這是一幅贗品後,買家從未前來索要這幅作品。龍美術館一位發言人否認這幅作品是贗品。新建的私人美術館通常側重於當代藝術,因此不存在贗品問題。
余德耀基金會的一位發言人說,只要藝術家還活著,這就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四方美術館的陸尋說,贗品不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他經常與他所收藏的藝術品的創作者溝通。包括南京四方美術館在內的許多美術館都是由房地產開發商創辦的。藝術圈內的一些人士因此對這些藝術品所有者對藝術的投入程度產生質疑。他們認為,這些美術館主要被開發商當做誘餌來從政府獲得更有利的土地交易。
在北京和香港擁有一家畫廊的馬芝安(Meg Maggio)說,經常有傳言說這種項目最終會變成一個房地產項目,或者其中有一些交易。馬芝安說,對這些私人美術館來說,一旦建成,自負盈虧就將是一個挑戰。她說,他們都能蓬勃發展嗎?他們能獲得資金支持,保持一個穩定的管理團隊,建立一個重要項目嗎?
其中一些美術館運營情況良好,但多數表現不佳,在中國私人美術館還處在一個相當初級的階段。在南京,陸尋說,他們家希望將酒店和會議中心的利潤用於支付四方美術館的預算。這個項目的下一期工程是一個豪宅開發項目,距離這座美術館僅幾步遠。陸尋說,沒有來自房地產項目的資金,你如何支持藝術?
這樣評判我們是不公平的,我們並沒有褻瀆藝術。英國藝術品顧問多德(Philip Dodd)說,美術館長期以來一直與商人的狂妄自大和利潤相關,比如1937年去世的美國金融家梅隆(Andrew Mellon),他捐出了自己的藝術藏品,用於建立了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多德近幾年曾組織過私人美術館論壇,將初露頭角的中國贊助人聚集在一起。多德說,我不會過度從道德上看待這個問題,美術館通常是商人出資建立的。Jason Chow
'via Blog thi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