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服务::

::时间服务:::
计算机时间服务 [首页]
月球仪问世,填补我国科普空白

 “吸塑法”诞生我国首个月球仪
“好几年前我就搞这个月球仪了,看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繁琐!”制造中国首个月球仪的朱广平先生说。朱先生是西安人,萌生了做月球仪的想法后,首先到临潼区找到了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刘次沅教授。刘教授告诉朱广平:“这是个新课题,北京天文馆在这方面经验最多。”朱广平亲赴北京,通过北京天文馆业务办的郭霞见到了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元教授。李教授现年80高龄,听说他要搞这个项目时,兴奋地说:“确实还没发现有人专门研究月球仪,我支持你!”这样,李教授做起了月球仪制造的科学顾问。国内月球方面的资料太少了,李教授从美国的资料书里查阅月球数据,又参照美国宇航局绘制的月球图做研究,仅审核月球上的中英文对照名称就花了4个多月。
如何把一张平面的月球图纸“吹”成球形的呢?朱广平采用“吸塑法”,即把图纸中间部分吸成半球形,两个半球一对就成了一个月球。今年3月,第一个模型诞生了。
  三万个月坑名中有六个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
4月20日,记者在朱广平的家里见到了十几个已做好的月球仪。一个直径32厘米的月球仪,有经线、纬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千多个月坑、月海的名字。实际上,月球上的三万个月坑,都是国际天文联合会以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引人自豪的是,中国的祖冲之、张衡、郭守敬等6位科学家的名字出现在月球仪上。
据了解,全世界制造月球仪的只有美、英、俄罗斯、日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此前还没有人制造月球仪。采访中又传来喜讯,朱广平制造的月球仪将赴澳门参展。
  国家规定:初中生每班需配备一个月球仪
记者在网上查到,教育部于2004年9月21日发布的《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要求,按每所学校每个年级4个班、每班50人的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其中在配备月球仪一项时规定,直径为32厘米的月球仪演示配备量是每班1个,直径为14.7厘米的月球仪在学生分组活动时,按最少9名学生、最多50名学生一组配备一个。
北京天文馆的李元教授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朱广平搞的月球仪项目填补了国家科普空白,非常有利于人们直观地认识月球。”

    国家授时中心目前通过邮购方式可少量提供。详情可致电029-83890446询问!
'via Blog this'

留言